• 16505阅读
  • 13回复

我心中的英雄 | 父亲,艰苦奋斗的榜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92204
积分
1260974
贡献值
1137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0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8
    上个月,父亲走了。他踏着深秋的霜花与亲人们告别,虽未留下片言只语,但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一生,让后人铭记于心,永远缅怀。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1936年农历9月19日,父亲出生在赣北鄱阳湖畔的都昌县多宝乡邵家湖村,巧与传说中的观音菩萨出家日同日。往前溯,奶奶是被村里名叫甘泉的老中医以身为媒,从北山乡伍家村妁来给四十多岁未婚的爷爷,旧社会“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奶奶任天由命。1927年伯父出生,1930年姑姑出世,到父亲出生时,全家非但高兴不起,反而愁上心来!奶奶是典型的缠足女子,爷爷给别人家管管账目,收入微薄。这一贫如洗的家境,如何养得起三个孩子!迫于生计,爷爷肩挑背驮、草行露宿去景德镇贩卖低档日用瓷贴补家用,那时交通极不发达,往返一次得上个月,全家饥寒交迫。
    抗日战争初期,“满耳是大众的嗟伤,一年年国土的沦丧”。1939年,日军占领都昌县城;1940年,小股日寇占领离多宝乡邵家湖村3华里的左里镇旧山据高点,在山顶架起机关枪,用望远镜监视四周,一切风吹草动尽收眼底。因战线长给养少,日寇常进村“三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旧山周边人民开始长达三年之久的地狱般生活。日寇进村前,大人带上不哭闹的孩子躲藏起来,父亲年幼,胆子又小,哭闹的不行,恐暴露大人行踪,常被留在家里。面对陌生人,四岁的父亲竟然出奇的没哭,也没跑,更不敢跑。日寇叽里呱啦几声后扬长而去。史料有记载日寇“刺刀挑起小孩”的滔天罪行,父亲在日寇面前大难不死,真是命大!
    就在日寇进村的那年,爷爷因病早逝,家里的天都塌了。奶奶一人拉扯着三个孩子,孤儿寡母的度日如年般熬过了四五年光景,到父亲九岁时,再也撑不下去了。怕饿死孩子们,奶奶想把父亲卖掉,这好歹能保住父亲的命!父亲死活拽着奶奶不松手,哭着说:“我不走,就是不走!”奶奶已是伤心欲绝,甘泉老中医闻讯赶来劝阻,婉辞了买家的十块大洋,说卖男孩于本村名声不好,风水不利,就这样父亲留了下来。逢家中柴尽粮绝,奶奶就带着父亲去邻村乞讨,多数人给点,也有人白眼。渐懂世事、自尊心强的父亲跟奶奶说不讨饭了。于是十岁的父亲开始了他六七年的放牛生涯。
    1952年,田地归村集体,每户出劳力记工分。缠足的奶奶自是没法顶劳力的。伯父已二十五岁,但他性格温和,体质较弱,两次婚姻均不顺,膝下无儿无女;聪惠的姑姑嫁到他乡,力气饱满的姑父在农闲时常来和伯父搭把手,真是“除却栗柴无好火,不是郎舅非好亲。”因约定放牛期未满,直至1953年底,父亲结束放牛回家,开始在生产队顶五工分劳力。1954年夏季,长江中下游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一夜回到解放前。
[attachment=792126]
1954年长江、鄱阳湖流域特大洪水
    邵家湖面湖而居,全村共百余亩田地,三分之二分布在地势低洼处,三分之一是良田。湖边种田有太多的不稳定性,收成靠天,广种薄收是常事,有时甚至颗粒无收。涨水来的早退的快便也罢了,尚可赶上秋种,就怕来的早退的慢,秋种也错过了。三年两头淹,这日子怎么过!比水淹更可怕的是鄱阳湖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瘟疫,靠水吃水的村民感染率高达50%,三分之一的青壮年先后死于血吸虫病,爷爷的哥哥一家男丁死光了,爷爷也死于这种病。在剩下半数存活者中,多半老弱病残的。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从1955年虚龄二十岁开始,父亲顶六工分劳力,和伯父一道撑起三口之家。根据历年被淹的现状,父亲大胆向生产队和大队提出转移阵地向高处要地,开垦荒山坡地,扩大种植面积;对淹不到的良田精耕细作,提高单产;兴修堤坝、渠道等灌溉工程,确保旱涝保收。筑坝、修堤在当时没机械全靠手工的年代,是何等的艰苦!父亲以村为家想在前头,一马当先走在前列,通盘计划,周密安排,环环相扣,稳步落实,犁耙水响,夙兴夜寐,两三年时间,村集体主要生活物资产量明显增加,除上交外,自留不少,工分价值甚至是几倍于周边村。这在当时是奇迹,在全乡也是奇迹!村民们吃上白米饭,额手称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父亲的辛苦付出和率先垂范,赢得了村民和组织上的好评,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1957年父亲光荣入党,成为当时全乡屈指可数的农民党员之一。1958年开始担任生产队长,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文革时期,全国农业生产受冲击,秩序扰乱,邵家湖村也不例外。但父亲团结带领村民,继续搞好春耕、夏收、秋种、冬藏,坚持以粮为纲,保证村集体粮食自给并有库存节余,“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由于生产一直没放松,村集体经济基础好,家底厚,节余粮连年上调支援国家建设,受到县、乡表彰,1973年父亲被九江地区推荐为全省劳模,到井冈山参观学习,去彭泽县观摩棉花种植等活动,多次在县、乡生产经验交流会上发言,反响良好。全村也获得“文明村”称号,年年被授锦旗。
[attachment=792127]
社员集体插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极大调动了村民生产积极性,“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父亲更是如鱼得水,起早摸黑的干,除了自家分到的责任田外,还开垦荒山荒地,大种经济作物,年年高产丰收。单身的伯父,已是多宝乡西山林场一名护林员了,收入也归家用,全家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从不乱花钱,始终保持勤俭节约。村民们一举拔掉穷苗苦根,双脚踏上幸福路,“粗粮变细粮,旧屋换新房”。
    经历太多艰苦,磨练出父亲奋斗刚毅的意志。为解决村里高处旱地灌溉问题,他牵头和村民代表跑县里农业、水利部门写报告,求设备,启动排涝站项目;为解决历史遗留的林权纠纷,不辞辛劳跑县林业等相关部门陈述,直至官司胜出;为改变脏乱的村容村貌,动员全村定期搞好环境卫生;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建大礼堂和祖堂;为解决土场晒谷问题,现浇四百平米水泥晒场两个;为便于村集体粮食、农副产品、农用工具按季节集中有序保管,新建三栋仓库房;还建学校,修公路,筑堤坝,挖水塘、植树造林……
    父亲带领村民大搞生产建设的同时,也擅长为村民排忧解难。邻里间的纠纷,邻村间的矛盾,父亲都主动走靠,耐心调解,化干戈为玉帛。因村集体经济搞得好,本村吸引了两位外县的男丁入赘,但性格、生活习惯等差异,两小伙先后赌气跑回原籍,扔下狠话决不回头。眼见两个家庭行将破碎,父亲跑进贤去星子,通之以情晓之以理,硬是把两小伙先后给带回来了。那次从星子回家过顺天湖,为节省路费,冬天赤脚淌千眼桥前段两千米长、过膝盖深的水域,落下终身关节炎,从此走路带瘸。腿疾比起挽救一个家庭,父亲说值。村里的婚丧嫁娶,父亲没事不缺席,心里装满了全村人的喜怒哀乐。
    父亲为人处世被人称道,却因家底太过寒薄,婚姻大事一再延迟,谁家父母不想把女儿嫁个殷实户!父亲在左里下袁一富农家放牛时已十三岁,放牛期间户主对父亲印象深刻,知微见著。父亲离开这户多年后,户主把刚出学堂门的女儿许配父亲,这便是母亲。父亲喜极而泣。母亲因土改时娘家成分不好,和贫农结婚过不了组织审查关,“生产队长可以不当,婚一定要结!”在父亲毅然坚持下,1963年,28岁的父亲结婚,在今天的农村都算晚婚。下嫁父亲后,大家闺秀的母亲,农活啥也不会,一切从零开始,艰难可想而知,但母亲全心投入,干啥像啥,学啥会啥,堪比男儿,令人敬佩!随着儿女们陆续出生,母亲相夫教子,更是没日没夜的劳作了。
    父亲是文盲,但见识高远,异于常人。他通过听广播,多揣摩,细思考,认识了不少汉字,还能看懂报纸!他高度重视孩子们的文化教育,每个孩子都坚持送去读书。一家送出四个大学生,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是多么不易,父亲当然也是由衷的自豪!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因孙子辈陆续出生,需家中长辈来看护,中年的父亲放心不下一手置办的家业,因而只能母亲在外面带孙辈,双亲聚少离多,为了子孙,克服了别的中老年人不愿克服的困难。1998年长江流域再遇特大洪灾,祖业家业均毁于一旦,父亲心急如焚,难抑心痛,带领村民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反映灾情,得到各级政府和世界宣明会的大力支持,重建家园,三排整齐的洋房拔地而起,彰显移民搬迁,党恩浩荡!江西卫视新闻频道曾进村采访父亲。
[attachment=792128]
余晖下的鄱阳湖畔
    因S214省道升级改道,老家房屋需拆迁重建。在外的兄弟们出钱出力,由姐姐负责管理,三年时间先后建起两栋新房。父母全力以赴,为建房耗费了大量心血。“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每每想及,心存愧疚!欣慰的是父亲享受到了辛劳的成果,住进了新房。从不坐享其成,这是父亲的一贯作风。
    父亲对出门看世界兴致很高,子女们带着游玩过北京、开封、上海、杭州、南京、无锡、南宁、广州等地。当他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到毛主席遗容时,他热泪盈眶,连说这辈子值了!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父亲一生敬仰伟大领袖毛主席,说毛主席是广大贫下中农的大救星,要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今年建党100周年,父亲胸戴纪念章,身穿红T恤,不顾年迈,坚持参加全乡“光荣在党50年”纪念活动,这是一名有着64年党龄的党员对党、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
    艰苦奋斗、勤劳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儿女心中平民“英雄”的父亲永葆共产党员本色,为改变命运自强不息,毕生为之奋斗,给予后人无穷的力量,催人奋进。(邵坤
都昌在线相关阅读请点击:
我心中的英雄 | 这就是我妈
3条评分积分+101
chinjingo 积分 +40 向艰苦奋斗的英雄致敬! 2021-12-29
快乐生活罗 积分 +4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1-12-28
鄱阳湖 积分 +2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1-12-28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134
积分
390
贡献值
1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3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9-06
我的老家
三汊港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12-28
鲜活丰满的形象跃然纸上,老先生是那一辈鄱湖铁汉中吃苦耐劳,奋斗不息的浓缩和代表

发帖
7749
积分
24833
贡献值
97
都币
0
在线时长: 3979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1-12-28
本文叙述了上世纪一个民风淳朴的都昌农村家庭从旧社会的饥寒交迫、一穷二白到新中国成立后穷则思变、艰苦奋斗的历程。[自从有了三峡大坝后,极大减少了鄱阳湖沿岸的水患,都昌沿湖乡村老百姓自古以来饱受水患之苦。]
发帖
1441
积分
939
贡献值
21
都币
0
在线时长: 649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2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1-12-28
党龄64年,晚年退休金能不能每月领到2000,有没有医保门疹和住院全报的待遇

发帖
19867
积分
153285
贡献值
359
都币
0
在线时长: 251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1-12-28
鲜活丰满的形象跃然纸上

发帖
10383
积分
9644
贡献值
219
都币
0
在线时长: 96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1-2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1-12-28
             64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建党100周年-----庆祝“光荣在党50年”纪念活动

发帖
139780
积分
10176372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789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1-12-28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231
积分
998
贡献值
46
都币
0
在线时长: 485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8-2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1-12-28
拜读斯文,感觉内容有点虚,文中有点过于夸大了父亲的功劳。不过,作为悼文,也可以理解一二。

发帖
129
积分
440
贡献值
10
都币
0
在线时长: 3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9-04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1-12-28
好文章,

发帖
11392
积分
307315
贡献值
1000
都币
1
在线时长: 153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1-12-28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