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50阅读
  • 14回复

徐观潮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健康档案》研讨分享会在珠贝城隆重召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92571
积分
1263210
贡献值
1141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07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7-14
— 本帖被 鄱阳湖 执行置顶操作(2021-07-15) —
    7月11日上午,阳光明媚,位于县城东南角的珠贝城,喜气洋洋。刚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参加《徐观潮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健康档案>研讨会》的中国作协会员、九江市作协副主席徐观潮及都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都昌文联主席吴德胜,江西省作协会员、都昌县作协主席邱林等载誉归来。由九江市鄱阳湖文化研究院、都昌县作家协会、都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徐观潮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健康档案>研讨分享会》在这里隆重召开。

     都昌县作家协会主席邱林主持会议。出席本次研讨分享会的有:中国作协会员、九江市作协副主席、原都昌县卫健委党委书记徐观潮,九江市鄱阳湖文化研究院院长、都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江西鄱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占良生,都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书记、都昌县政协智库专家王旺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都昌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杜振助,都昌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占亚平,江西省作协会员、都昌县作协副主席、都昌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冬凤,江西省作协会员、原都昌县作协主席占幼鹏、占双喜,都昌县摄影家协会主席袁文辉,九江市政协委员、江西新闻网、九江日报、九江新闻网特约记者张铭,都昌县作家协会作家江建峰、段静宜、詹浔玉、李琦、余英俊、胡山等。

    首先,参会人员集体观看了《徐观潮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健康档案>研讨会在京举行》的视频新闻。接着,都昌县作协主席邱林简单介绍了北京研讨会的情况。他说,我县作家徐观潮创作的《中国健康档案》(27万字)是我国成立70年来首部聚焦健康中国行动的长篇报告文学,入选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扶持作品。作品用纪实的手法和小说化的语言,从江西切入,全景式记录了中国70年的健康史和生命史。这次北京研讨会,由中国作协深入生活办公室、中国作协创联部、江西省卫健委、江西省作协主办,九江市文联、九江市作协、都昌县委宣传部、都昌县卫健委承办,研究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会议由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主持,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昌明,江西省文联党组成员、主席叶青,江西省卫健委副主任朱烈滨,九江市文联党组书记陆建珠出席会议并致辞。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全国知名作家20多位。足见这次研讨会的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在我县是史无前例的,不仅为都昌文人争了光,也为九江市乃至全省文人争了光。

    研讨分享会上,《中国健康档案》的作者徐观潮详细报告了艰苦的创作过程。为了完成这部作品,他经过多年的原始资料和工作经验积累,并历时半年,深入赣鄱大地,走访了江西6个城市22个县(区、市)61个乡镇52个部门和单位,采访了203个典型和代表人物,读书笔记和采访记录达35万字。在北京研讨会上,许多知名作家对《中国健康档案》一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该书无论是思想性、文学性、现实性以及对健康中国的建设性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即写了健康中国,也写了美丽中国。点面结合,微观入手,宏观把控。是一部好书,他通过详实的事实和鲜活的故事、人物,记录了新中国在经历病虫、病菌、病毒等过程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热情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展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称赞徐观潮先生不仅是健康中国的参与者,而且是健康中国的推动者、建设者。

     九江市鄱阳湖文化研究院院长、都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江西省鄱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占良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一是对徐观潮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健康档案》在北京中国作协举办研讨会表示祝贺。二是为什么都昌作协与九江市鄱阳湖文化研究院、都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徐观潮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健康档案》研讨分享会,且在珠贝城召开,因为珠贝城见证了作家徐观潮在创作道路上成长、发展的历程。徐观潮所创作的《失落的文明》散文集研讨会是在这里召开的,那是他发射的‘神舟一号’。后有创作了《烈焰瓷都》《名将陶侃》,江西省作协为他举办了作品研讨会,那是他发射的“神舟二号”。今天,我们大家分享他在北京举办的作品研讨会成果,《中国健康档案》是他发射的“神舟三号”。希望徐观潮先生再接再厉,创作更多的精品,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飞得更高走的更远。如果能把中国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建设的成就,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之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形成鲜明的对比,那就不但在中国有影响,而且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三是徐观潮的作品能上北京举办研讨会,既给大家树立了榜样和典范,对在座的作家和文化人士应当产生激励作用,期待都昌的文学创作和历史文化研究能够出现井喷式的成果。

     出席会议的中国民协会员、都昌县民协主席杜振助,都昌县美协主席占亚平,省作协会员、原都昌县作协主席占幼鹏、都昌县作协会员余英俊,都昌县摄影家协会顾问袁文辉均作了很好的发言,一致认为对徐观潮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健康档案》在北京最高文学殿堂召开研讨会,在都昌是前所未有的,给都昌的文学界和文化界、卫健委增了光,添了彩,可喜可贺。同时,这件事发生在同行同仁身边,对大家都是一个鼓励和鞭策。说明成功成名并非遥不可及,只有懒与勤的区别。作为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工作的同仁,要善于发现熟悉的生活、身边的人和事,写好一个村庄,就能写好更大的世界。同时,又要跳出自己生活的圈子,从宏观上观察世界,创作出有思想有深度和广度的好作品。大家还对占良生先生一直以来对都昌文学创作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和推动都昌乃至鄱阳湖历史文化研究,给以了高度评价。(高昌平)

2条评分积分+110
田畈人 积分 +80 大牌作家就在我们身边 2021-07-15
都昌零距离 积分 +3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1-07-14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92571
积分
1263210
贡献值
1141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07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07-14
   《中国健康档案》:一本健康中国的好书
              来源:文艺报 | 师力斌

        我抱着浓厚的兴趣读完全书,想以极大的热情向读者朋友推荐徐观潮这部长篇报告文学 《中国健康档案》。它关于健康,关于我们;关于我们的身体,也关于我们的精神;关于我们的历史,也关于我们的未来。
       首先要交代,我不是医学健康方面的专家,只是个文学编辑,在医疗专业方面不敢下任何判断,只能就其写作谈一点体会。这情形多少有点像影视评论中的路人甲,随便发点议论而已。对于这部作品,我正扮演了这样一个路人甲的角色。但由于多年来在编辑工作中编发了一些与医疗相关的报告文学,更由于多年来对中国医疗事业极为关注,所以,读这部书就仿佛有一种很熟悉的错觉,借此错觉把自己门外汉的身份顾虑关到门外,再说几句门外感受:

发帖
92571
积分
1263210
贡献值
1141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07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1-07-14
       一,这本书给我上了一堂生动、具体的中国百年健康史的课。作品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摆脱重大疾病威胁、构建健康中国大格局的追溯和正在进行的健康中国行动的真实记录,回顾了新中国70年不平凡的健康之路,书写了新中国70年的健康史和生命史。像新中国禁毒禁娼、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传染病、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康扶贫和中医突出重围等医疗卫生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有描述。之前道听途说的一些历史知识点,如禁毒禁娼这两件事关国人健康的老大难问题,还有毛主席诗句“华佗无奈小虫何”提到的血吸虫病,以及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的详尽过程,在此书中找到了清楚的答案。与此类似,书中其他事件的叙述也都有头有尾,有点有面,有人物有情节。该书特别注重细节。有一个细节让我哑然失笑,叹服作者选材的功夫。说1932年,上海《东方杂志》策划了一次“新年的梦想”活动。鲁迅、林语堂、胡适等140多位名人说出了244个“梦想”。其中,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的梦想是:“人人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徐观潮用这个材料衬托新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特别给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某一瞬间,我觉得拿这部书做爱国主义教材也无不可。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积贫积弱,随时遭受疾病瘟疫的威胁,国民健康降到了最低谷。经过70年奋斗,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婴幼儿死亡率从200‰下降到6.1‰,孕产妇死亡率从1500/10万下降到18.3/10万,医疗机构数量从0.9万个增加到99.7万个,建立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等,一组组数据见证了一段段辉煌的历史。中国涅槃重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和健康的奇迹,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向“东方巨人”的转变。在书尾,作者将最新发生的抗击新冠疫情纳入其中,为70年的健康医疗史添上浓重的一笔。      正如历史并非一片光明,作者也并未一味赞颂。书中对1980年代以来全民关注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做了详尽梳理和深入反思。比如,原来的赤脚医生制度以及基层合作医疗体系,以极低的投入取得较高健康医疗效果,对当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全国人民一窝蜂涌到大城市看病的囧状,是否具有启示性?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而忽略乡村和基层,是否值得反思?基层乡村和社区在全民医疗健康中的重要地位,在此次全民抗疫中再一次突显,再次让人思考原有医疗制度中的合理因素。

发帖
92571
积分
1263210
贡献值
1141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07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1-07-14
      二,这本书给我普及了许多健康知识,传授了不少健康观念,加深了我对健康医疗的理解。比如面瘫,如果医治及时、找对医生,两三千块钱就能搞定,弄不对,花好几万都治不好。这是省钱的健康知识。还有救命的知识,如急救“120”识别法,这里不赘述,详情大家去看书。还有医疗观念,比如“从治已病到治未病”,健康防线前移,防患于未然,这个观念既古老又前卫,不能不服作者的眼光和手段。再比如“精神卫生”概念对我的冲击。以前我对疾病的理解很单纯,要么生病,要么健康。后来深入了一点,知道了亚健康。这回看到“精神卫生”的概念及其叙述,对健康的理解深入了许多。总之,我们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肉体到精神,从出生到死亡,一生所能经历的许多沟沟坎坎,本书多有涉及,信息量丰富,读来颇有启悟。当然,这些知识、观念的推送不像微信里流传的治病小窍门那样直截了当,而是被巧妙夹带在一个个医疗故事中间。实际上,作者徐观潮是卫生健康战线的工作者,并非一般的报告文学作家,他长期工作在这个领域,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这保证了本书在专业方面的质量和水准。
      三,这本书的文学修养和叙事能力值得一提。作者一向善于驾驭大题材、写大历史,有大气势,旁征博引,知识广博,这在他先前的《名将陶侃》等著中就有体现。阅读本书,又一次体会到作者在这方面的功力。本书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动作、内心世界等方面都有良好表现,许多感人至深的段落都是这方面的例子,这里不再展开。在叙事结构上,既能站在全局把握总体架构,又能置身细部呈现具体问题,总分相承,变幻自如,点和面的恰当结合,避免了材料大杂烩的弊端。作品的可读性、思想性、艺术性结合得好,其实也根于其文学修养和叙事功力,只不过作者不属于那种铺张奢华的写作风格,而采取了一种内敛朴素的路数。感觉这部书既可以作为普及性的医疗史读物,也可以作为专业性的思想参考。

发帖
92571
积分
1263210
贡献值
1141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07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21-07-14
     四,这本书的情感立场让我点赞。此书是给小人物立传,为情造文,以情动人,闪耀人道主义的光彩。身为基层卫生战线的工作者,徐观潮对患者、医生、家属,对一切采访对象,都浸润了丰沛的情感。据他所言,为写作该书,他100多天跑遍了江西6个地市、32个县(区、市)、60多个乡镇和50多个单位,采访了200余位卫生健康领域的代表人物。正是这些小人物身上的光点和痛苦,成为徐观潮的写作动力。“花桥有三多。一是病患多。肝病,肾病,心脏病,脊髓炎,高血压,肺癌,小儿麻痹,脑瘫,看一眼都让人心生悲苦。二是伤残多。肢残,身残,面残,脑残,应有尽有。仅他居住的湖下嘴,以拐代步的就不下十人。数遍花桥,有六十三根拐杖。道官垅一家七口竟能拿出五个残疾证,谁看到谁揪心。三是智障多。”“谁看到谁揪心”无疑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而他为那些艰辛的医务工作者、孤寂的事业开拓者、痛苦而坚韧的病患者写下的文字,可谓字字深情。
      徐观潮对国家和乡土持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他在文中说,“我追踪共和国的脚步时,心里在战栗,也在深深震撼!感觉有一丝丝的温暖从全身的毛孔蜂拥而入。这是一种兴奋的感觉,一种自豪的感觉,一种希望的感觉。”毫无疑问,中国医疗、中国健康是此次写作的主题。同时,他作为江西人,对江西的医疗事业情有独钟。江西医疗、江西健康是这部书的重要内容,也是观察中国医疗健康的立足点。70年来,江西全省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1953年的32.25岁提高到76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990年的96.3/10万下降到2018年的8.41/10万,婴幼儿死亡率由1990年的55‰下降到5.5‰,医疗机构从141个增加到3.65万个。看得出来,他对江西这些发展成就有所“偏心”。
      文以明道。《中国健康档案》讲述的既是健康之道,还是生命之道。它为中国健康打开了一扇窗,一个昂首前行的中国尽在眼中,一代人的信念和梦想也尽在眼中。这独特的风景,提醒着我们,也激励着我们。

发帖
139784
积分
10176396
贡献值
334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815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21-07-14
祝贺徐观潮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健康档案》研讨分享会在珠贝城隆重召开

发帖
7797
积分
24961
贡献值
97
都币
0
在线时长: 4019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21-07-14
如果一个地方、一个村、一个家族的某类疾病多发,极有可能存在病源体,并尽早阻断,就可能预防这类疾病继续流传。[血吸虫病至今还在威胁周溪镇等都昌鄱阳湖沿岸乡镇村民健康,须高度重视]

发帖
31805
积分
820043
贡献值
22846
都币
0
在线时长: 375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1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21-07-14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7797
积分
24961
贡献值
97
都币
0
在线时长: 4019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21-07-14
对都昌而言:必须每年安排医疗队(根据都昌县各乡镇民众病历大数据结果的地域性多发主要疾病状况),定向去各乡镇免费义诊,提前筛查出(主要疾病早期症状)。都昌县的重点医院,应该利用国内外已经发现的(血液科学)方面成果,建立数据库,引进先进(血液分析设备),如此都昌可能在(血液科学应用医学)领域成为江西省一流医疗水平。如此都昌民众将来只需一滴血,就可以提前预防多数疾病。
发帖
1071
积分
21996
贡献值
373
都币
0
在线时长: 25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0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21-07-14
引起血吸虫病的血吸虫主要寄生于虰螺,与环璄有关,近年来基本得到控制,如管控不到位,有可能死灰复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