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37009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4-11-24
- 在线时间1289小时
-
- 发帖8716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积分1177847
- 贡献值11178
- 都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87169
- 积分
- 1177847
- 贡献值
- 11178
- 都币
-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 我的老家
- 县城(都昌镇)
|
冯氏家训家规:子侄当竭力以奉长者,然长者亦不可恃尊攘拳奋袂、横语狂言以加卑幼,致失教养之道。即子侄不幸有过,长者当从容劝诫,使之悔悟,如怙过不悛,鸣众惩之。 冯梓桥 都昌县土塘镇冯梓桥村委会是全县脱贫攻坚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冯梓桥村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决战脱贫攻坚工作卓有成效,其典型作法被各级媒体频频报道。最引人注目的一次,是2020年4月8日,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来到都昌调研防汛和脱贫攻坚工作,在土塘镇冯梓桥村产业扶贫基地的茶山上,与正在忙着采春茶的村民交谈,鼓励当地要发挥带动效应,发展扶贫产业,提升脱贫质量。冯梓桥碑记 冯梓桥村多杨姓村庄,唯大树冯家是冯姓村庄,冯梓桥村名的得来,是因了冯姓之故。冯梓桥原叫冯祖桥,关于桥的兴建,还有故事流传下来。说明清之际,从佛子山深处发源的岛山港经村东。港两岸的人往来,起初是弯绕很远的地方迂回涉过,后来也有善士架设简易的松木通行。冯家村的老祖宗花了36担谷,买来三根长约十米,每根宽约四十公分的麻石料,架起了贯通东西的这座石桥。冯家人为了让后人记住其祖上兴桥之举,便命名为“冯祖桥”,后来演变成浸润着文雅气息的冯梓桥,当然,也有一阵被当地人简写成“冯子桥”。冯梓桥通往的岛山港上游,周边可谓崇山峻岭,有凤凰山、祁林山。古时山民推着一车车的柴薪、树木往山外换取生活所需,又将山外的一应生活所需,包括建造屋宅的砖瓦梁石运进山里,更有无数的游子羁客进进出出,皆要通行于冯梓桥,于是,在桥中间的那方麻条石上,留下了一道三公分宽的U形槽印,是当地那种套了铁箍的独轮车磨切成的。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且车辙人印辗轧,冯梓桥已不堪重负呈毁圮之态。1998年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肆虐,更是让冯梓桥百孔千疮,后来村民对桥进行了维修。2019年7月,驻点帮扶的九江市政府办公室和土塘镇党委、政府将此桥列入增进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由国家扶贫项目资金对冯梓桥进行了重建,既方便了群众安全出行,又成为一道有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新修的冯梓桥 冯梓桥建于何年,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桥建于明清之际,应是一个可信的概述。桥由“冯祖”捐建,那么让我们追溯大树冯村的肇村历史。大树冯村的始祖叫冯贤二(约生于1325年),是南宋理学大师、列朱熹都昌“朱门四友”之一冯椅的七世孙,这也是村上民宅冠之“理学世家”的原由。2019年冯椅故里土塘冯家坊重修椅公陵墓,大树冯村作为都昌43个冯椅后裔的村庄之一,参加了这一缅怀祖德,激扬后人的盛事。冯贤二于明洪武年间,由浤潭柏树下分居大树下,这样算来,大树冯村的历史已有650余年。村名“大树”,说的是斯地当年有一棵空心大樟树,树荫如盖,空心处可关马圈牛,可见树干之硕,于是,村名便取“大树冯村”,也寄寓着背靠大树、倚福可贵的祈盼。 冯梓桥下奔流不息的港河,在岁月的流逝中,见证了桥上之人多少的刀光剑影、前蹎后踬。1952年出生的退休教师冯火贵,少年时代读书期间,曾听做桶匠的父亲冯玉琬讲过一个太平天国军官与冯梓桥的故事。冯玉琬的父辈有兄弟五人,因为家贫,只有冯玉琬的父亲娶妻成家,因此冯玉琬几乎承载了这个家族传代之冀。他的另外几个叔伯每年供养侄儿读私塾一年,这样,读了四年书的冯玉琬在民国年间也算村上识字断理之人。冯玉琬讲述的故事自然也是从上辈口口相传下来的。说清咸丰年间的某一个萧瑟冬日,冯梓桥东来了位头披长发、骑着一匹枣红色马的太平天国军的一名长官。此时的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军,遭清军的追剿和诸王自残而内外交困,兵败如山倒,所以这名长官独自流落至此,已是疲惫、落魄之相。行至桥头,骑下之骐竟戛然止步,就是不肯过桥。在民间,有“马有生悔不过桥”之说,言马是有灵性的,可预知过桥即遭凶事,便裹足不前。长官只得下骑,牵着相依为命之马,踯躅过至桥西,他也没强求马的伴行,便将它系于桥头,独自背着马刀,来到大树冯村的祖堂,大概一是要找藏匿之地,二是要寻果腹之食。村上人见祖堂来了不速之客,便三三两两地围观,有长者也识得这“长毛”装束,在民间太平天国军就被唤作了“长毛”。长毛时有扰民之举,既有杀贫济富的美名,亦有烧杀掳掠之恶声。村上长者示意几个后生,后生领悟其意,乘长官不备,窜上前去将“长毛”反抱住,有速应者抽出“长毛”身上的马刀,狠劈下去,削头而毙。祖厅上进的天井里,顿时血流如注。 村民杀了“长毛”,也惧怕被追究,于是众人将血迹冲洗掉,将尸首埋于野外,皆缄口,后也无事。流传下来的故事版本没有讲到那匹有预悟的马的归宿,马殇当然也可演绎出悲壮的后续故事。冯梓桥村产业扶贫基地 冯火贵从父亲那里听来的兵燹故事还有抗日战争时期的,父亲还是亲历者。说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大树冯村村东隔了几坵田亩约300米处的团山上,有一日来了一连左右的国民党的部队,在团山顶上占据有利地形,挖壕沟,筑工事。一会儿,日寇的敌机从西南往西北掠过山顶飞去,大概是没发现目标并未见扔炸弹。过了一阵,从距团山很远处的另一座高峰下,逶迤过来一支有一营人的日军队伍,扛着旗帜,直冲团山山麓,似要歼灭驻团山之部。团山上的部队猫在战壕扫射,但终因寡不敌众,且战且退,向徐埠方向的山脉遁迹。待到枪声寂静下来,村民悄悄探出头来,有胆大者径直上了团山顶,捡回一筐箕的子弹壳。团山之巅当年的战壕仍在,村民对这场战争的双方战情如何并不知晓,但冯梓桥周边的山峦,扼守着从土塘通往徐埠、张家岭的峰喉,成为战争要地。 风物 冯梓桥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当硝烟散去,更多的日子里,站在桥上的人,遍看桥前桥后的风物之变。冯梓桥村办公楼 冯梓桥并不濒临浩淼鄱阳湖,所以桥下之水只是潺潺港溪,没有了澎湃汹涌。冯梓桥周边的山多平缓而非陡峭,有些连当地年轻人叫不出的山名却耐人寻味。比如南峰尖,又叫毛鸡窝,想必有珍禽栖息。南峰尖的石涧里有块翻转的岩石,叫雷打石,说是老天雷轰而转翻,别有情趣。社下垴是狮子朝北斗的吉地,逆向的狮头狮身毕肖。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皆因桥而互现灵动。先是因桥而兴市,民国初年小港肖村有位地主在桥头开了间南北杂货店,方便过往行人购买日常用品,当然也藏了一份对商机把握的精明。随后,肖家店周边日渐有裁缝店、打油铺、伞行、药店一类的商铺,冯梓桥沿岛山港的此段人气渐旺起来,也成了山里山外的通衢,于是便有了“冯梓桥街”的说法。现今对冯梓桥村委会所辖村落的介绍,在罗列坳上杨家、大树冯家、康山里杨家、棋杆畈、上海中、王家岭、新舍村之后,往往还会加上一个“冯梓桥”,此处杨梓桥作为一个村落,其实村民多为周边其它村庄早年新建房宅于此,或更早年间在冯梓桥街开店的后裔落藉而成的多姓聚居地,在村貌上俨然与大树冯村成为一体。旧式理发 冯梓桥街的商气开始衰落,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也是时代大潮的淘漉而然。1968年前后,时任江西省革委会主任、省委第一书记的程世清治赣,提出了农村建设的“一代带七论”,即以人的思想革命化来带动,农业机械化、农村电气化、村村公路化、运输车子化、水利自流化、水稻良种化、土地园田化。“八字头上一口塘,两边开渠靠山旁。中间一条机耕道,新村盖在山边上。充分利用水发电,植树造林满山岗。自力更生创大业,世界革命担肩上。”这样的新农村歌诀响彻一时。这种背景下的战鼓擂响在大树冯村,留下的余音便是重修土桥大队经冯梓桥至岛山涧的公路,原冯梓桥街的途径渐渐冷落起来。这条路几经改造,现在成为土塘镇西部一条干线,从土塘集镇通往鸣山七里桥的干道往左,折往这条西干公路,沿途穿越土桥、冯梓桥、小港、辉煌、佛子五个行政村,再折左拓延可直通信和村。冯梓桥单独成为一个村委会之名,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先前的新丰大队拆分为现在的冯梓桥村委会和小港村委会,“冯梓桥”以更响亮的名片行世。追溯更早的隶属沿革,冯梓桥在新中国成立初年属孝兴乡十三都五区,后改称小港乡。1956年,小港、佛子、信和三乡合并为大岭乡。 民宿 大树冯村现有20余户,百余人。“十三五”脱贫攻坚激战正酣,有个叫邓长根的人,以自己的特殊奉献,成为大树冯村的特殊“荣誉村民”而载入村史。民宿中堂 邓长根是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一名干部,他以脱贫攻坚驻冯梓桥村第一书记的身份,踏上冯梓桥这片热土的时间是2018年4月。此前,从2016年9月开始,他也一直在修水县黄沙镇岭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参加扶贫帮扶。邓长根老家是南昌市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九江工作和生活,1989年在九江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一直至今。大机关下来的城里人邓长根,对“三农”有着一份特殊的情结。在都昌土塘镇冯梓桥村这个深度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业绩上卓有成效,期间他本人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公务员,被记三等功。“理学世家”“理学世家”民居民宿中堂 大树冯村至今保存完好的十余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传统民居,勾起了邓长根美好的乡愁式记忆。邓长根平日里喜欢旅游,走南闯北,尤对各地的古旧民居情有独钟。他了解到大树冯村的旧居大多闲置空落,房主都搬迁到建起的楼房生活,于是,他萌生了将这些民宅打造成富有特色的民宿,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念头。当他深一步地调研到大树冯村人是南宋理学大儒冯椅的后裔,邓长根打造特色民宿理念更找到了一个人文的切入点——理学世家。住客宿“生态”,亦宿“文化”,怡然自得,前景看好。邓长根找到两房宅的主人冯家义、冯家胜兄弟,达成了两兄弟供出闲置的房客,邓长根出资打造,若有收成按比例分成的意愿。邓长根利用自己平时对民宿文化的知识积累,并多方请教专家,因地制宜地对冯氏兄弟的旧居,修旧如旧式进行整修打造。他收购来一些寄寓乡愁的风车、石磨、屏风等古物件衬托环境,并添置古色古香精品寝具。2019年、2020年相继将冯家胜、冯家义的旧宅打造成了感受理学文化,体验民俗民情的精品民宿。邓长根组织在入村口建起独具风格的柱撑,冠名“贤二椿”,“贤二”为大树冯村始祖之名,“椿”者喻长寿之大树。民宿旧式床本文作者(左)与邓长根在村中留影 邓长根打造大树冯村的“理学世家”民宿,着力在彰显特色、提升形象上花心思。他个人出资流转村上土地10余亩,请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村民务工,种上时令的各色庄稼,让前来住宿的游客可去田野体验农事的快乐,品尝农家自产的绿色农家菜,四季采摘果蔬,享受亲近大自然的美好。邓长根为打造大树冯村民宿业态,个人已出资数十万元。目前尽管处于初创阶段,但他对他的民宿融入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更期盼他的民宿基地成为冯梓桥村永驻的“工作队”,帮扶当地百姓可持续增收致富。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邓长根设想,大树冯村的民宿基地,肯定是他晚年生活的一个好去处。从九江市区至此,也不过个把小时的车程。不说融入大庐山旅游圈的广阔市场,单说远离都市喧嚣的“大树”下,周边就有刘溉古楼、信和祠堂、冯任故里、神脉溪茶园、潭湖果业园等人文生态景观,让人流连忘返,乐宿不倦。民宿院落一角 冯梓桥的风情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愈发的深度迷人起来…… 入村口 文/图 汪国山九江都昌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