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阅读
  • 3回复

[文艺活动]走进瑞昌:体验田园文化,感受大桥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7005
积分
405810
贡献值
2935
都币
0
在线时长: 666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走进瑞昌:体验田园文化,感受大桥精神
——九江市民协党支部赴瑞昌参观侧记



  12月13日,九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党支部成员,在支部副书记孙宝琴同志的带领下,前往瑞昌市武蛟乡大桥村委会与瑞昌市田园文化有限公司参观考察,受益匪浅。


  上午,在大桥村委会,村支书刘道贵带领大家参观了大桥村“铁肩膀”文化展馆。上世纪五十年代,支书胡华先(全国劳模)带领武蛟乡大桥人凭借着“两个肩膀一双手,一支扁担两个筐”,开垦荒地、改良土壤、改进栽培技术,铸就了享誉全国的“铁肩膀精神”。


  只要有决心,黄土变成金。1953年冬,刚当选大桥村党支部书记的胡华先带领社员冒着严寒到杨泗岭开荒,40天开垦出40亩荒地。接下来在丁家山、大石岭、南山脚等16个红壤山岗垦荒300余亩,在裤脚湖车马湖等17个湖汊开荒200余亩,耕地面积突破1000亩。

与村支书刘道贵合影

  一把锄头,战天斗地1955年至1960年,大桥人在上游官田湖垦荒600余亩。到1963年,耕地面积扩大到1700余亩。


  怎样提高农作物产量大桥冬季湖滩上有挑不完的湖泥,夏季湖水里有捞不完的湖草,是最好的有机肥料。1954年,一场洪水过后,胡华先发动社员们开始了捞湖草湖泥工作,湖泥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湖草则用来覆盖棉田,保湿追肥,这一年,皮棉单产提高到每亩84斤。


  1957年,胡华先荣获全国植棉模范称号。


  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大桥人一直将冬天挑湖泥、夏天捞湖草的习惯保持了下来,把20余万担湖泥和30余万担湖草挑上红壤山岗,全乡三分之二的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了中上水平。大桥,也由一个地瘠人穷的苦地方,变成了以棉花为主的粮棉兼作区。


  胡华先钻研科学种田技术开始试行棉、麦等行点播套种,持续数年的实验,终于摸索出将棉花前作小麦由薄行点播,改为宽窄行条播的方法,坚持棉籽四合一拌种下地,创造了麦林四边和麦收六抢整套管理经验,解决了棉麦争阳光肥料的问题,保证了棉麦双熟、双高产。


  1963年,大桥全面推广这一经验,实现了棉花亩产118斤,创历史最高纪录,小麦亩产也达到了186斤的高产量。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魏文伯、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来大桥视察《江西日报》《解放日报》先后头版刊登铁肩膀大桥长篇通讯,介绍大桥改造红壤土经验,高度评价大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1965年,大桥大队被评为全国51个农业红旗单位之一,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了大桥改造红壤、夺取棉麦两熟高产的事迹。


  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来大桥视察,江西省派新闻单位将大桥棉花生产情况搬上银幕。胡华先第三次出席全国劳模大会。1966年10月还作为特邀代表第四次进京,参加国庆观礼。
  参观期间,党员们还观看了1965年拍摄的新闻纪录片《铁肩膀,大桥人》。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大桥铁肩精神”教育。大家说:以前知道山西昔阳有个大寨村,却不知我们九江也有个大桥村。


  下午,民协党支部一行继续参观瑞昌市田园文化有限公司。瑞昌剪纸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有许多是表现传统农耕的田园文化的作品,诸如《扇谷》、《赶碾》、《车水》等。公司经理(市民协原副主席)汪先禹赠送大家各一套《课本中的九江》剪纸作品集。


2条评分积分+130
都昌平安幸福 积分 +3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0-12-14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20-12-14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38946
积分
10151950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67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12-14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87235
积分
1177983
贡献值
11180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12-14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752
积分
71448
贡献值
243
都币
0
在线时长: 575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9-1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0-12-15
拜读佳作!点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