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59阅读
  • 1回复

陈跃:义无反顾,踏上山村扶贫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7169
积分
1177847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7-16

    离县城最偏远,进村路最危险,山上设施最简陋,都昌县大港镇土目源村就是这三“最”之地。县卫建委派驻的第一书记陈跃在2017年初便怀着惊奇而忐忑的心情,踏上了三年扶贫之路……

        上阵“新书记”,虽愧而无悔

“组织决定让你去土目源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这是当兵转业的陈跃,刚到县卫健委上班,就接到领导一个重要的通知。

“既然组织这么信任我。我绝对服从!”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边扶贫很苦,但你当过兵,我看你能够很快适应!”领导的鼓励,好像给陈跃注入了一针“鸡血”。很快,陈跃“兵哥哥”的身份转化为了“陈书记”。

陈跃第一次离开家门上任,妻子挺着大肚子在门前轻声叮嘱:路上小心点!妻子是初中教师,整天忙活功课,第一个孩子不到2岁,正在床上、砸嘴睡得香!

为此事,陈跃那天晚上就与妻子商议。妻子有点不舍,只怪他做事喜欢“先斩后凑”,但她知:扶贫毕竟是比“家事”更大的“国事”!

毕竟妻子又怀了二胎,陈跃父亲也忙工作,母亲在照顾哥的孩子,家中无他人可帮忙,该怎么办呢?他俩思考良久,请保姆吧!结果他扶贫3年,家中请了3年的保姆。有人问他:你扶贫还倒贴钱,图个啥?陈跃打趣道,为人民服务嘛。话虽轻飘飘,但他的心始终沉甸甸。他说:扶贫这些年,对家人是心怀愧疚,但他一直以自己的工作为豪,从未后悔过!

  驻村“陈老弟”,暖和村人心

初到土目源村,父老乡亲对这个“山外人”并不看好,大家议论纷纷:他年纪轻轻,怎么会懂农村扶贫?面对质疑,陈跃并未退缩,他主动逐户上门了解情况,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谈心。

土目源村共92户就有16户贫困户,基础设施薄弱,土地不多,更无产业,是都昌“十三五”深度贫困村之一。他熟知各家情况后,再挨个打消村民顾虑,消除大家的误会。后来,乡亲们有问题都喜欢找“陈书记”。现在走访,长辈们都亲切地唤他“陈老弟”。

记得土目源村一位姓石的年轻人,在陈跃刚来驻村时,年轻人告诉他一件事情:他与妻子即将结婚,但通往村里村外的路未修好,下雨时泥泞不堪,他妻子说,要等这条道路修好了,才好结婚,为此他对村委很有抱怨!陈跃听说这件事后,马上组织村委领导开会,决定从基础建设先“开刀”。经过一番努力,修路资金征集到了。如今,进出土目源村的泥巴路已变成了一条宽敞发亮的水泥路。石姓兄弟结婚那一天。特意邀请了陈跃喝喜酒。敬酒时,他满脸笑意地对陈跃说:村路修好了,我们才结婚的!我得感谢你为我们村做了一件大好情!陈书记,我俩敬你一杯……

拆旧、修桥、修路,新建村卫生室、扩建村委办公楼,实施村庄整治,改善基础设施,土目源村的村容村貌不断得以“变颜呈色”!

   脱贫“第一书记”, 非亲而胜似亲人

产业才是解决脱贫的根本!根据土目源村的实际情况,陈跃去浙江开化实地考察、请教县里的农技专家。最终,他决定靠山吃山、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香菇木耳产业,于是让积极性高的贫困户石志锋做合作社法人,可是怎么入合作社?陈跃和石志峰都是“云里雾里--不知怎么弄?”,陈跃上网上购买的书,帮了他的大忙!他帮石志峰拟草了一份入合作社的章程,再带他进城找工商局办理入社手续。

如今,他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在“党建+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下,土目源村已经发展香菇木耳10亩,带动16户贫困户,年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

还有,土目源侧家山村民谢普娥曾反映家里没有动力电,陈跃多方协调、努力数月,终于将全村网络和光纤实现接入全覆盖,网络和光纤接入全覆盖,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一桩桩、一件件惠民工作的圆满完成,乡亲们也对“陈老弟”愈发的信任,越发把他当做自己的亲人!

三年过去了,乡亲们依然对陈跃“议论纷纷”,但不同的是,他们都自豪地说:陈书记现在也是我们“山里人”,他来咱山里扶贫三年了,不是亲人也胜似亲人啊!(都昌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宣传组   高伟俊供稿)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901
积分
126551
贡献值
113
都币
0
在线时长: 152小时
注册时间: 2017-05-2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7-16
惠民工作的圆满完成,乡亲们也对“陈老弟”愈发的信任,越发把他当做自己的亲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