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氏家训:凡我同姓之人,务要以祖宗之心为心,视一姓犹一体,视众族如一家。喜则庆,忧则吊,弱则济,倾则扶,富恤贫,众助寡,不犯上,不凌卑,兴孝悌,全忠信,隆礼义,尚廉耻,兴文学,教子孙,和家族,睦邻里,使我游氏子孙皆称为善士。如此,则尊祖敬宗之心至矣,而人道全焉。
据统计,
都昌县有游姓村庄27个,3000余人。都昌游姓村庄集中在春桥乡,有24个,另外蔡岭镇东平村委会有两个,大港镇高塘村委会1个;春桥乡游姓村庄以凤山村委会为多,计11个。春桥凤山的显如湾游村村子说不上大,现仅有村民15户70余人;成村历史也说不上长,清乾隆年间(一说明成化年间)由堰上分居学舍之南,以肇村始祖游显如之名命名村庄,成村300余年。在显如湾这片土地上,2010年都昌及闽台等地游氏宗亲筹资200余万元,兴建了占地600平方米的游氏宗祠,名“欲仕堂”,
2011年竣工。后人站在“游氏宗祠”的大门前,瞩望凤凰山,可回溯都昌游氏在这片土地上1700余年的繁衍。
立谱 天下游氏,出自姬姓,以祖上之字命姓。周历王姬胡的儿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静封于郑,建立郑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偃,字子游,他的孙子游皈以祖父之字命姓,其后皆以"游"命姓,称游姓。都昌游姓承袭“广平世家”,按《郡望百家姓》云:游氏望出广平。广平郡的位置在2170余年前的西汉景帝时,辖境相当于今河北任县、鸡泽、曲周等地。都昌游氏尊游椽一世祖。游椽(284-364)字荣之,号广二,原籍和州溧阳(属安徽省)于永兴二年(305)举孝廉,任饶州中宪大夫。因避五胡之乱,未能返回故里,于晋元帝大兴二年(319)求田问舍,卜居于南康府
都昌县凤山紫竹园(今春桥乡凤山村委会辖地陈家塘边)。都昌历史最悠久的游姓村庄当属凤山村委会堰上游村,是游椽的第25世孙游十恭于唐肃宗至德年间由紫竹园而迁入。关于“凤山”之得名,有一种说法是,游椽第36世孙游季明(约生于1020年)号凤山居士,后人以祖号名称山名。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集体记忆,后人能从谱系图中回应到“我从哪里来”的叩问。都昌凤山游氏宗谱从南宋末年至公元1989年已历十九修。在《游氏宗谱》的首卷,辑录了从元至元戊子年(1288)暮春二修至1989夏十九修700余年间各界的谱序,成为中国谱牒学研究的珍贵资料。在《游氏宗谱》中保存有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宋淳熙己丑年(1169)春为游氏宗谱所撰写的序,可论定为“一序”了。得名家朱熹撰谱序,缘于凤山居士的第八世孙游汝辑。游汝辑字济卿,号济川,居堰上。游汝辑得
推荐曾任白鹿洞书院的洞宾,与都昌“朱门四友”的冯椅、黄灏、彭蠡、曹彦约同承朱熹之理学,讲道于白鹿洞书院,后返乡办学舍于堰上村之东,成为学舍游村之祖先。朱熹手书赠游汝辑的“游氏宗谱”序文全文为:
予尝仰观乾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曜旋尧归向,譬犹君之尊而无敢不拱焉。俯察地理昆仑,为华夏之镇,而五岳八表,逶迤顾盼,譬犹祖之亲而无敢不本焉。君亲一理,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无将之戒,莫大于不忠;五刑之属,莫大于不孝。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后,所当慎终追远,不可一毫忽也。今阅游氏谱牒,上溯姓原之始,下逮继世之末,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叙长幼以尚齿也,立赞像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而能之乎?噫,世之去祖未远,而懵然无知者,愧于游氏多矣。宋淳熙已丑春月之吉。
“龙图阁侍制”的朱熹为都昌游氏宗谱赠序,当然是历史上的荣光,每届游氏宗谱重纂,总会将此序文收录于卷首。
立雪 “程门立雪”是个成语,“程门”之“程”,指宋代理学家程颐,而门外雪中所立之人,是一对年过不惑的同窗杨时与游酢。游酢(1053-1123)是福建建阳人,北宋书法家、理学家。都昌游氏子民传家训扬新风,总会讲起游酢程门立雪的
故事,告诫世人要细心专志求学,笃心尊师重道。
程门立雪的故事见于《宋史·杨时传》:“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用通俗的语言讲述程门立雪的故事是:北宋末期,福建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拜在洛阳著名理学大师程颢门下,程颢故去后,杨时得知其弟程颐学识渊博,便向程颐求教。杨时那里已四十多岁,学富五车,但他谦逊好学,尊师重道。一年冬天,杨时与同学好友游酢向程颐请教,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和游酢为免惊醒老师,于是静立门口,等候老师醒来。不一会儿,天上飘起鹅毛大雪,俩人还立于雪中,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发觉门外立着两个雪人。程颐深为感动,尽心尽力教导杨时与游酢。
游酢的传略没有上《宋史》,在清乾隆二年的《福建通志》中载有游酢传略。游酢是元丰五年的进士,宋徽宗时任监察御史,曾知汉阳州,历任舒州和濠州州官。主要著作有《中庸义》《易说》《诗二南义》《论语·孟子杂解》等,谥文肃。
程门立雪的宋人游酢是天下游氏的景仰,在1989年由游甫成先生(号瘦斋)所撰《凰山游氏十九修新谱序》中,近代游姓显仕名流提及了两个人,一个人是远在京城的北京
大学一级教授、著名楚辞研究专家、文学史家、曾主编《中国文学史》大学教材的游国恩。游国恩(1899-1978)是江西抚州人,也有人考证他与春桥凤山游氏同宗。另一个被提及的是当代春桥本土的游元兴(1935-2003),他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先后任湖口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都昌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等职。
立村 在都昌姓氏文化的相关书籍中,对显如湾成村历史如此表述:“雄三公五世孙宽一(约生于1455年),字显如,于明成化年间由堰上分居学舍之南。后人以祖名称村名,即今春桥乡凤山村委会显如湾游村。”按这样的成村历史推算,游显如肇村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40余年。细索游氏宗谱,这显然是个谬录。如果认定显如湾的成村历史硬有540余年,那么一种可能是其先祖游显如并不是发村始祖,因为游显如是清代乾隆年间人,是铁定的事实。宽一任县丞,显如为其八世孙。
1989年纂修的第十九修《广平游氏宗谱》,收录有两篇与游显如相关的文字。一篇是游显如亲撰的“游氏十修谱序”,落款为“大清乾隆辛酉年仲秋月,五十九世孙庠生讳澄字显如谨序”,是年为公元1745年,显然游显如
生活于清乾隆年间,距今不过300余年。
秀才出身的游澄,重修乾隆年间的游氏宗谱,距上一届“九修”的康熙丁已岁(1677)已过去了64年。游显如在谱序开篇即言:“澄庸材也,固陋甚矣,敢以修谱之责自任乎哉?是大有不得己者焉。”游显如后来还是“注念重辑,一意坚行,不怕人言,不顾沉疴,直率而身任之”,无非显示的是一个读书人的家族情怀。所谓“沉疴”,他当时已“疥疮鳞生”。游显如主修宗谱,秉承“序世序,明昭穆,别尊卑,彰先泽”,秉“寓有鉴戒之意”的理念 ,辨悖谬,搜散佚,创谱例,立成论,可说是一个尽职的家谱主修者。
在都昌凤凰山游氏宗谱里,还保存了一篇《玉子公家传》,是游显如的好友、进士方震为游显如的父亲游玉子所撰,落款时日为“皇清乾隆六年辛酉岁”,也足以佐证游显如生活于清乾隆年间,而非明成化年间。方震是在游玉子辞世24年后,他时年21岁时,从“令嗣君显如先生”的描述中凭吊其德的。游显如的父亲生前乐善好施,“居室富厚,自命卓越,捐金利俗不惜。”游玉子兄弟三个,他居老二,“雅嗜读书,惟课后之念益笃”,对
教育子孙孜孜矻矻,他“以不世之才,际艰贞之遇,抱无穷之隐,深眷顾之怀”,被世人尊称为“隐君子”,而其待人接物之风,也熏陶了次子游显如的“谦冲大雅,温其如玉”。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