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39阅读
  • 5回复

[地方文化]悠久的徐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520
积分
14672
贡献值
377
都币
0
在线时长: 2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7-04-2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中国的真正文化期,起源于殷人所创造出来的文化。在殷朝灭亡后分两大支,一支在周人手下,在北方发展;一支在徐、楚人手下,在南方发展。



———郭沫若



  徐姓·徐国·徐文化

———苏、鲁、皖寻根纪事







  岳西 徐承钦天下徐姓,历来均以自己是:黄帝后裔、华厦之裔、国封东海、历史悠久而自豪。但对徐姓、徐国悠久辉煌的历史进程和古朴厚重的文化底蕴,却大都不甚了解。而家族历史、家族文化,乃是中华历史、中华文化的缩影。在家族历史文化里,我们既可读到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又可读到祖先的生存状态、处世心境、价值观念和生灭盛衰。近年,随着中华民族的振兴,各姓氏都在研究探讨本氏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家族文化精神,以继承血脉、弘扬传统。徐氏历史文化研究工作亦在开展,虽取得一些成果,但由于时间跨度长、历史资料少,存在不少困难,有些问题,争议较大,认识尚难统一。因此,“皖西南徐氏宗亲联谊筹委会”于2006年金秋十月,组织徐继达、徐敬宾、徐英先、徐承钦等,专程前往鲁南、苏北、皖北的徐族发源地,对古老的徐姓、徐国、徐文化寻根探源。

  徐 氏 溯 源

  徐氏是个古老的氏族,史籍、谱牒记载都有4000多年历史。今天我们要弄清自己的血缘始祖、祖居何地、如何繁衍发展确非易事,但这的确又是徐氏裔孙人人关心的事。

  徐氏血缘始祖,各地老谱刊载:“徐氏出自伯益、黄帝之裔,伯益佐禹治水有功,舜赐姓嬴。夏启封其次子若木於徐,以国为氏。”这是依据《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颛顼帝也。”及《秦本纪》:“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伯益)。大费生二子,一曰大廉,二曰若木。”按此,徐氏始祖世系应该是:黄帝———昌意———颛顼———?———女修———大业———大费(伯益)———若木。



 这一说法,虽延续一千多年,但也并非没有异议。宋·罗泌《路史后记》就曾提出“伯益、伯翳并非一人,及夏王封调於徐,主淮夷”之说。近年,对徐姓是黄帝之裔异议较多。徐建华教授在《中华姓氏通史·徐姓》中提出:“有关徐氏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为出自嬴姓,东夷少昊之后,以国为氏;一为出自子姓,商人之后;一为黄帝之后。”并分别做了论述考证。徐自强教授在《中华徐氏通谱》第一卷中也提出:“探索徐氏之血统关系,最早也只能溯源至伯益时期,以若木时期最为适宜。如果源溯至黄帝,则是无根据之比附,根本无血统可言。”

  徐州“徐国历史研究会”徐炳仁会长谈了他们对徐姓溯源的看法:“伯益是尧舜重臣,当时是原始社会末期,比甲骨文还早约千年,没有文字记载。我们先祖伯益、若木之事,都是口头传承由《尚书》、《史记》、《左传》等古籍整理记录下来的,应该说是确有其人其事,是可信的。至于先祖是黄帝颛顼还是炎帝少昊,那更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古籍记述不一,只有等今后考古发现来证实。但据考证,当时我国东部鲁南、苏北、皖北是黄河冲击带,是东夷集团居地,徐姓是东夷集团中的一个大部落群,与中、西部黄帝集团随着战争、迁徙等因素而在逐渐交往融合。因此,在血缘上,不应排除兼有黄帝族与东夷族的基因。”山东郯城徐绍贵也持此说,他在《郯城徐氏的历史与发展》一文中引用南宋淳熙乙已(公元1185年)蔡元定作序的山西《徐氏族谱》:“按伯益以前,荒邈难稽,史传互异,罔所适从。而皋陶生伯益,尤经书未载,出于杂纪。今不敢漫宗,故谱牒自伯益公始。”

  我们也赞同这些观点。徐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姓氏,客观的讲,兼融有华夏和东夷血统,秉诚了华夏和东夷的龙凤文化精髓。根据现有史料,尊伯益、若木为徐姓始祖比较符合历史事实。

  徐姓祖居地域及称“东海郡”,史籍和谱牒记载基本一致,都肯定在今山东曲阜、费县、郯城一带。《尚书·费誓》:“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甲戌,我惟征徐戎。”费,指费县,在曲阜东南。誓是古代征伐战争之誓词。这是记述周初成王(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分封伯禽于鲁曲阜时,因这里原来是徐国的辖地,伯禽难立足就发动征伐徐国之战,结果鲁胜徐败,徐姓被迫从曲阜、费县、郯城一带南迁。反之,也证明周成王以前,夏、商两代,时近千年,曲阜、费县、郯城一带,都是徐姓居住的地方。《诗经·鲁颂·宓宫》亦有:“……遂荒徐宅”的记载,证实徐族被鲁击败后,才被迫南迁至皖北泗州一带的。至秦统一中国后,、设郡县制,把山东费县、郯城至皖北泗州一带划归东海郡。一直延续到南北朝,约自公元前200年———公元前580年,东海郡存在近800年。治所晋以前一直设郯城。辖地虽各朝有异,但徐人夏、商、周三代居住的地方一直都在东海郡内。因此徐人就以东海郡为堂号。

  总之,徐姓始于夏初,距今4100多年,是个古老的姓氏,尊伯益、若木为血缘始祖,居住在今天的鲁南、苏北、皖北这块土地上,古为东夷、秦汉以后称东海。树有根、水有源,这就是徐姓的源头。

  徐是历史悠久的古国,古徐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东夷文化主体部分。曲阜孔子博物院王云珠在《夷夏之辨异论》一文中指出:“东夷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许多内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中华民族古文明的起源问题上,东夷人的文化是源,而不是流,是本,而不是末。它是同时期周围文化中的强势文化,是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郭沫若先生也认为“中国的真正文化期,起源于殷人所创造出来的文化。在殷朝灭亡后分两大支,一支在周人手下,在北方发展;一支在徐、楚人手下,在南方发展。”从已出土的古徐文物中,也充分证实了上述论断。

  古徐文化内涵丰富,“仁”是核心内容之一。仁者爱人,做到“仁”就能天下治、万民安。由于传统儒家学说影响,过去都认为“仁”是孔子对华夏文化的总结、继承而创立的,他把“仁”做为儒家学说的核心。其实“仁”是古徐国最先提出并倡导推行的,是古徐文化的精髓。《尚书·大禹谟》:“益曰:罔游于逸,罔淫于乐,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百姓以从已之欲。”这证明我们的始祖伯益4000多年前就指出为政者要洁身爱民,要推行仁政。早于孔子400多年的徐偃王也是毕生倡导推行仁义的君主。他懂得:行仁义,在普通人是做好事,在君主便是推行仁政。他靠“仁”来处理好周边邻国关系,靠“仁”使国家富裕发达。因此深得民心,受到爱戴拥护,“陆地来朝者三十六国。”诸侯争讼“不之周,而之徐”。避战时“民随之以万数”。这都说明,远远早于孔子之前,东夷古徐国就在施行仁义了。

  孔子出生于曲阜,是东夷故地,他从小就受古徐文化熏陶,应该说他是在古徐文化基础上吸收其他文化,才创立儒家学说的。只是受“尊王攘夷”影响,而不承认罢了。后来他到吕梁洪考察时,发现这里离徐山不远,遥遥相望,应该设想,他终于面对徐山,怀念偃王,从内心发出了“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古徐文化蕴涵诚信,赞美诚信。从吴季子(札)挂剑的故事,可充分证明古徐文化对诚信的重视。《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季子在出使途中“北过徐,徐君好季札剑,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呈心哉。”后徐人为表彰季子守信用的美德在徐君墓侧修了座挂剑台。这实际是在赞美季子的同时,表明了徐人本身也必须践行诚信的品德。挂剑台原在徐州户部山,现迁至云龙山西坡十里杏花村,我们参观时,远远就看见嵌于墓上的”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颂联和刻于牌坊门楣的”践信泉台。“剑台事迹碑”赞季子“既不负于人,且无愧于心,高行懿德,古道可风”。歌颂“季子挂一剑,倾倒徐人之心;徐人筑一台,陶励天下之人。”在缅怀季子、徐君时,大家对诚信议论颇多。继达老叹道:“心已许之,当使今之缺诚少信者汗颜”。的确,诚信是当今文明建设中急待解决的大事。

  古徐文化注重道德、和谐。《史记·大禹谟》记载伯益的话:“帝德广远”,  称赞尧帝的德行广大而深远。“无怠无荒,四夷来王。”教导只要不懈怠、不荒费,四方诸侯就会心悦诚服。并提出“满招损,谦受益”这样哲学名言,希望人人都能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要互谦互让,和睦相处。说明从伯益开始,徐人就注重以德治国,谋求稳定,倡导谦让,以求和谐。懂得只有稳定和谐,才是强国富民、治国安邦之道。

  古徐文化在中华史上曾创造辉煌,今天它又呈现新的亮点。鲁南、苏北、皖北是徐姓、徐国发祥地,这里古徐文化遗址多,如郯城“徐氏祖茔豹公墩”,徐州“偃王行仁义北走武原山”、邳州“梁王城”、赣榆“徐福故里”,这都是古徐文化的瑰宝。当地领导以敏锐的眼光、开拓的精神,来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古徐文化资源,在弘扬古徐文化的同时,结合招商引资,开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他们把这些遗产当作社会资源,打破姓氏界线,组织全社会有识之士参与。这也为今后开展姓氏文化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我们相信这些新举措, 一定能让古徐文化研究,花更绚丽、果更丰硕。





[ 此帖被田畈人在2019-10-23 10:42重新编辑 ]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

1条评分积分+100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9-10-19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138946
积分
10151872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65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10-19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520
积分
14672
贡献值
377
都币
0
在线时长: 2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7-04-2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10-19
都昌近百个徐姓村子,至今还没有个统一的联谊会、研究会,只是在一起统修了族谱(06年),汗颜啊。作为徐氏后裔,我郑重呼吁之,成立全县的联谊会!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

发帖
62
积分
1284
贡献值
19
都币
0
在线时长: 146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5-24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9-10-20
赞一个,支持版主的分享

发帖
7004
积分
405767
贡献值
2934
都币
0
在线时长: 665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9-10-21
姓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起点,家谱文化,是史书文化的一种。

发帖
2520
积分
14672
贡献值
377
都币
0
在线时长: 2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7-04-2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9-11-14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