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86阅读
  • 11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八十七丨都昌镇金街岭黄姓:金黄色的记忆(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94556
积分
1296856
贡献值
1159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8-03

      近年来,都昌县直面城市建设与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时代之问”,大力推进老城区改造,让这座城市不断展现新的风韵,焕发新的活力。都昌县政协日前编印出版了《老城的记忆》一书,留存一些“文化中的乡愁,乡愁里的文化”。如果要给这个有着1200余年历史的都昌老城的“九街十三巷”评选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街巷,金街岭会成为热门。不只因为金街岭的形成历史有800余年,而且岭下的老县中承载了都昌多少学子的芳华记忆。说有关金街岭黄姓的记忆的底色是“金黄色”,不只是一种特设的简称,而且对于这个家族来说,那些历史上的人和事,是一种多么有质地的记忆。比如关于革命烈士黄徽基,比如关于蔡元培夫人黄仲玉,挖掘这些“金街岭骄子”的记忆,让金街岭以至都昌这座老城的历史增其厚重。
     “金街岭”得名的传说
      都昌黄氏承袭“江夏世家”,尊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比部郎黄俊伯为一世祖。黄俊伯的九世孙黄唐发(1100—1163),登南宋建炎二年李易榜进士。初摄永丰令,再任衢州龙游主簿、饶州浮梁丞、温州平阳府丞,秩满后回父黄泽居地的都昌一都大宁池(今汪墩乡所辖)定居。黄唐发所生三子黄吁、黄颐、黄灏皆进士及第。第三子黄灏列宋理学家朱熹的“都昌朱门四友”之首位。都昌众多黄姓村庄大多为黄吁、黄颐的后裔,黄灏后裔居星子等地,在都昌独大沙镇黄家山属其后裔。

      如今的都昌县城作为一县之治所是在唐朝大历年间(766—779),距今已历1250余年。一代代都昌人耳熟能详的“金街岭”被叫了八百余年。
      金街岭作为都昌故城重要的一条老街,其实存在的历史显然不只800年,几与城治同生,沧桑已愈千年。通常对“金街岭” 起止的界定是,从近码头的小南门至现今解放路的余家厅,金街岭所住居民多为黄姓、吴姓等。关于“金街岭”的得名,1936年出生的世居金街岭的黄仁光老人讲述着这样一个故事

      金街岭原称“古南街”,都昌县城的黄姓属黄颐的后裔,最早居住在余家厅对面的陶公庙(现实验小学校园内)。黄颐的六世孙黄忠义(约生于1335年),于元末明初由县城陶公庙分迁至不到一里远的古南街,俗称岭上黄家。城中言“岭”,状的是地势高。在黄仁光的记忆里,1954年那场大水,县城西街行船,而金街岭据高地却没受淹。黄忠义的四世孙黄仲贵居市而商,在西街开了家杂货店,兼做米生意。黄仲贵秉承天道酬勤,每天做夜市,打理铺事都会到酉、亥之交。夜深人静,他提着盏马灯照明,回安在岭上的家,途中有一段时光总能隐约听到磨剑池附近(今任远中学校园内)的黄家后门塘传出马嘶之声,定睛看时,金光闪烁,能辨出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腾跃的身姿。也懂堪舆之学的黄仲贵知道,马影之兆,绝不是一般人认为的“闹鬼”,而是“吉验”。
      黄仲贵对塘中显马也没声张,到了秋冬之交,他请来民工,将后门塘车水来汲干,对外说是淤泥过厚,清淤一方面可掏塘扩增容水之量,另一方面塘泥可肥黄家麻园。究其实,他是想一探究竟,塘池中有何吉征。汲水见底,清淤显真,黄仲贵得到了分外之“贵”:从泥中掏出十八座金圈椅、十八缸金元宝。很有城府的黄仲贵不事声张,取宝时辰也放在了酉、亥之交,并重赏了民工。

      黄仲贵取了这份意外之财,将生意愈做愈大,过鄱阳、通长江,风生水起。第二年,黄仲贵扬帆起航带着儿子又去京城应天府做生意去了。留在家中的夫人和儿媳掀开藏置于厢房的十八缸金元宝,儿媳拿出一块把玩,留心到元宝金身未濯清,还粘着污泥,于是提议在家的女眷来清洗。婆婆接过金元宝端详,竟发觉底座有小筛孔,于是咋呼:“幸好吾辈发现得早,金子都要被虫蛀成洞了。这样窝藏见不得阳光,洞孔还会越来越大。”其实,那金元宝底座的小洞是铸造的工艺留下的气孔,软虫何能穿之?黄仲贵的夫人带着儿媳,在门前围出一长条地带,将十八缸金元宝悉数放在阳光下曝晒,以避 “虫蚀”。这下满城都传开了“晒金”之谈。数日之后回到家中的黄仲贵责怪家人见了光天化日之露富,也解说了一番“气孔”之原理。但黄家晒黄金的事还是传得满城皆知,“晒金街”自此传叫开来。明初的正德年间,“金街岭”正式成名。

      黄仲贵将露了富的金银用来扩购金街岭黄家的家产,西边从小南门到城墙脚,东边到新开寺(现任远中学附近)都成了金街岭黄家的地盘。他将金银分给同宗族的黄姓人家外迁发脉,据说一天齐崭崭四座华丽祖堂同竣工上梁。黄仲贵得意外之财而“贵”,这当然只是个传说。金街岭黄姓人家的殷实,在明之前的宋代的都昌县城就显赫一时。在金街岭黄姓老人的讲述中,有一个“黄邵联姻”的故事。说宋理宗年间,金街岭的黄伸文生五子一女,独生女嫁给了邵家。黄家陪嫁除了给了很多的房宅子,还将黄婆岭(在今老电影院处)陪嫁作了烧柴山,思古堰(今丝瓜堰)陪嫁作了浣衣池,可见黄氏家业的厚实。
更多内容请往下浏览
2条评分积分+180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9-08-03
田畈人 积分 +80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2019-08-03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140085
积分
10184644
贡献值
334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9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9-08-03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7109
积分
408605
贡献值
29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2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9-08-03
金街岭的故事很传奇
发帖
41
积分
2075
贡献值
4
都币
0
在线时长: 45小时
注册时间: 2019-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9-08-03
金街岭有悠久的历史
发帖
388
积分
930
贡献值
6
都币
0
在线时长: 313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2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9-08-03
“金街岭”得名的传说

发帖
2587
积分
19233
贡献值
8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801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5-17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9-08-03

感谢分享!
向宗亲---革命烈士致敬!

发帖
7109
积分
408605
贡献值
2970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2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9-08-03
加分专用:支持原创帖子。

发帖
94556
积分
1296856
贡献值
1159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9-08-03

     2013年底,黄徽基烈士的嗣子黄明才先生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在南山重立了黄徽基烈士墓。在南山“红色记忆”烈士纪念碑,黄徽基的英名镌刻于烈士墙。黄徽基的英灵与巍巍南山、浩浩鄱湖长存。
文\图:汪国山
九江都昌发布

发帖
94556
积分
1296856
贡献值
1159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9-08-03

      在金街岭与黄徽基同辈的族弟的记忆里,相传着一个至今没有录入任何文字记载,而的确有见证的关于烈士有亲生骨肉的讲述。黄徽基1929年元月,在他23岁时调任中共乐平县委书记,为了便于在白色恐怖下隐蔽身份开展革命工作,他当时化名姓徐,与当地一性情相投的女子,公开以夫妻身份,开了一家杂货店兼书店。当年黄徽基与这位从未带回金街岭家中的革命伴侣生下了一个儿子,金街岭的家人是知道这件事的。母亲许祖香还亲手缝制了襁褓中的婴儿用的衣物,托黄徽基的一个族叔黄嗣谷送到乐平,表达祖母对这个孙子降临人世的一份祝福与厚爱。黄嗣谷民国时期是都昌县城修钟表的名匠,他上景德镇、进武汉等地调配钟表零件时,在乐平黄徽基处落脚过多次。黄徽基当年底被捕,烈士的遗孤自此杳无音讯。现在分析起来,烈士遗孤的下落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向死。黄徽基遗孤母女被国民党当局迫害,甚至被“斩草除根”,献身革命了;或是在那个艰苦的岁月,烈士遗孤在动乱中夭折了。一是向生。1929年生人至今刚好90年,如果烈士后代隐姓埋名长大成人,他的子孙会知晓黄徽基先烈的身世吗?对于金街岭黄徽基家族,他们当然期盼能有黄徽基烈士亲生骨肉后人寻亲都昌,而得确证身世团聚的感人场面出现,以割不断的亲情告慰先烈。

发帖
94556
积分
1296856
贡献值
11596
都币
0
在线时长: 13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9-08-03

      黄徽基烈士的母亲许祖香是一位思想开明,很有主见的慈母。1927年,黄徽基第一次遭捕,她不惜变卖家产,被反动派勒索一百多块光洋,营救出儿子。面对儿子释放后向她恳求,初心不改投身革命的决心,为人母的许祖香深深理解儿子的抱负,洒泪作别。黄徽基在赶赴上海寻找组织的途中,十分思念母亲,在南京为母亲寄来自己的一张照片,在照片背后向母亲表白心迹:懒作返家梦,分成身外身。愿随征雁去,朝夕待慈母。那时母亲已为他订了一门亲事,待字闺中的姑娘王荷兰端庄贤惠,母亲和黄徽基都很满意,但黄徽基想到自己献身革命,生死难卜,他写信给母亲,请求母亲说服王荷兰解除婚约,找个安稳家庭的子弟过日子。深明大义的母亲和准媳妇只好含泪照办。许祖香对革命的贡献,还表现在对共产党人的营救上。在儿子黄徽基牺牲后,1930年国民党一次被捕了八位共产党员,一时关押在县城西街向家院,许祖香倾尽所有,拿出家中所蓄银元,去营救这批共产党员。老人上世纪70年代以高龄在金街岭辞世,将一生的懿德留在了金街岭老一辈人的记忆深处。
[ 此帖被鄱阳湖在2022-09-17 09:37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