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99阅读
  • 50回复

【咸济酒话 1】镜 子 的 意 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319
积分
43977
贡献值
177
都币
3
在线时长: 13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3
我的老家
狮山乡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 本帖被 雨中飛 执行取消置顶操作(2012-01-06) —
镜子的意义
                                                                                                                李志强
--
--
      两位企业老总,一位来自东方的中国,一位来自西方的加拿大,二人谈妥了一笔大业务后,轻松愉悦地海侃着。话题来来往往,转到了慈善。
--
      中国老总说,他非常注重慈善,他要求子女,将喝过的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收集起来,积攒成人民币,再以自己名誉捐献给慈善。加拿大老总接过话匣,说,巧了,他也很重视慈善,他也要求子女将所有的可回收垃圾收集起来,所不同的是,他和他的孩子,每每隔一段时日,就将这些大包小包的宝贝垃圾,亲自送往附近的若干个垃圾桶,让那些靠拾荒度日的贫苦人,多一些所获,也多找出一些活着的惊喜与希望
--
      同样是慈善,一个重别人的眼以及自己的形象,一个重别人的处境以及自己的心,东方与西方,给慈善涂抹了两种极不一样的色彩。
--
      东方与西方,海风天雨的差异,滋养了迥然不同的民族文化与民族个性。西方人尊重自然,真理,因而多出了开阔与真诚。东方的我们,崇尚礼仪、道德,因而我们更加的礼貌,排场。
--
      我们的文明,早出西方很多,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此,我常常是满怀敬意遥望着我们的祖先。但是,如果相对令人羡慕的西方民主自由,我们有些文化,却已成了异常沉重的包袱,它甚至像脚上的脓疮,阻挠我们行进的脚步。比如说奴性文化。
--
      奴性文化也称等级文化。在等级文化中浸泡长久的人,看人的目光已失去了平面的光线,只有直爽爽的纵线条,谁谁官大,谁谁钱多,再按着官大官小钱多钱少分配着尊重。
--
      同样,奴性文化养育的人,缺乏对弱者平等的尊重。就像本山大叔喜欢拿残疾人开涮,取乐,竟然处处获得满堂的喝彩。(在美国情景完全相反,老赵因对残疾人的“精神伤害”被愤怒的观众当场赶下了台,还被推上了法庭)。奴性文化养育的人,也具有同情心,但这种同情往往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完成的,所以,慈善之路在中国大地上总是荆棘丛生,也总是变形走向。
--
      奴性文化养育的人,大多有还有恶奴的本性。恶奴惯于捧上压下。奴性文化养育的人,公平之心也往往被掰成相互对立的二大块。我们一面渴望政治清明,社会规矩有序。可我们一面频频跨线违规,且没有半点羞愧之心,还以此为荣,显摆自己有人有本事有面子。
--
      可以这样说,奴性的我们,是一群文化营养不良,人格还没有完全长大的人。相对现代文明,我们欠缺了现代公民的平等之心,还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我们虽然富了,可依然养不起精神。民主,民主,只有成熟的人民才能健康的作主。胡适早就说过,“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
      因此,我们是该好好拿出反思的镜子,照见五千年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也照一照五千年渊源流长的顽症痼疾。
--
      我们不要压抑矛盾的和谐,也不要不辨是非的宽容,这样的和谐与宽容只会让我们丧失冷峻的思考与判断,让低劣大行其市。最后,我们只有像温水煮青蛙似的傻傻地死去。
--
      Q不死,鲁迅只能暂且留步;我们太需要先生的反光镜,能照见“皮袄底下的小”。 我们中太多的人,对自己的人格,一生也不肯作任何反思,从娘胎而出,到谢世而去,没有半点改变,也没有丁点修补。我们只习惯抱怨,抱怨世道,抱怨社会,最后抱怨命运。可就是不愿抱怨自己,拷问自己,自己是不是有信仰,自己是不是很坚守──有没有将天空的灰暗,作为自己继续涂抹黑色的当然理由。
--
      在一次人民大学文学院与北京鲁迅博物馆组织的文学研讨会上,我曾如是的表述:一些人,让鲁迅先生撤出我们的文化与生活,这不是愚蠢便是别于用心。我们不是不清楚,我们的脊梁依然没有伸直,精神依然麻木──官本位就是国人奴性最显现的表达。我们活得少有完整与尊严,民主与自由也是可望而难及。鲁迅先生的使命远没有结束。
--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思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长大、新生的原动力。为了爱,我们要借镜子的反光,看清附着在身上的尘垢与肿毒。尽管这种反光使人尴尬,甚至刺眼,但却是促进我们自尊自爱自强的光芒。
--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能习惯成自然地端着镜子反思自己的时候,一个真诚,勇敢,自信的中国,一定会脱镜而出。




[ 此帖被咸济在2014-06-21 17:05重新编辑 ]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31
积分
337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7-18
我的老家
狮山乡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12-01-15
Re:【咸济·李志强】 镜 子 的 意 义
骨子里的影子真让人惭愧,努力奋斗的动力原来就是为了追求老祖宗留下的一些狼藉肿瘤思想。可悲,可叹。。。今见此文也是可喜之时。感慨之余,对您的透彻分析佳作上一个!

发帖
466
积分
5056
贡献值
28
都币
0
在线时长: 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5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49楼 发表于: 2012-01-10
回 苍山远 的帖子
苍山远:奴性是个贬义词,如果写成褒义就是忠诚。
奴性并不坏,坏的是被奴性,犹如被忠诚。
李先生,你就区分一下奴性与忠诚吗?当然,还应该包括被奴性被忠诚。 (2012-01-09 08:21)

   呵呵,我来解释一下,奴性是出于对强的顶礼膜拜,对利益的攫取,从而丧失了人格和尊严,是卑贱的代名词。而忠诚,是对恩、情的坚守。这两者含义截然不同,相信上楼不会再有混淆不明之惑了哦。







[ 此帖被淡若秋水在2012-01-10 16:03重新编辑 ]

发帖
34
积分
10727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2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0-21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48楼 发表于: 2012-01-09
奴性是个贬义词,如果写成褒义就是忠诚。

奴性并不坏,坏的是被奴性,犹如被忠诚。

李先生,你就区分一下奴性与忠诚吗?当然,还应该包括被奴性被忠诚。

发帖
10651
积分
3701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6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4-19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12-01-06
多照照,总能看到丑陋的自己!!
发帖
111
积分
227
贡献值
13
都币
0
在线时长: 3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5-19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12-01-06


       镜子多好,既可观别人,也可照自己。欣赏

发帖
466
积分
5056
贡献值
28
都币
0
在线时长: 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5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12-01-05

       
         唯有文化才可使一个国家真正的自信自强。暂不去评论西方的文化,我们的民族是该去反思根植太久的奴性文化。再次细读此文 ,很能领悟李先生对中国人现状的爱之深,忧之切的情怀。

                                    







发帖
3524
积分
23590
贡献值
1
都币
14
在线时长: 604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23
我的老家
土塘镇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12-01-05
回头看到众网友对本贴诸多见解,
百思不得其解!
一个人,一个民族具备点反思精神,为什么这么难!
麻木的人们,从来看不到自己!
本贴难道不是在剖析这个“顽疾”!
难道是我领悟错了?

如今,即使是鲁迅先生的呐喊,似乎都很难唤醒人们麻木的神经!




发帖
2218
积分
7222
贡献值
112
都币
26
在线时长: 264小时
注册时间: 2011-09-0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12-01-04
  我左手拿一本《自由论》,看楼上硝烟四起:
  然后在此摘百度一段:
  “《论自由》存在这样一个价值预设:不存在绝对的真理,人类的理性具有局限性。因此,必然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同一时空状态下多种价值的共存。价值的多元化必然会导致价值冲突的出现。… 当密尔在讨论东方各民族时,他主张的是西方国家应该把他们的文明加于东方世界。《论自由》价值冲突是不完美的标志,不同价值观念之间存在等级层次。”
  然后再改百度一句话:
  无论是西方文明植入东方,还是固本思想,再甚至东方文明要到西边搞扩张,总之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当某一民族(也适用于个人确信其比其他民族(更接近“最终目标”(于个人而言可以表现为真理、幸福、完美等等时,其便会运用已经掌握的“更高等级的价值观念”(意为执着己见)来同化其认为是“较低等级的价值观念”(说轻了是对他人思想观念的不容忍,说重了是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差异性的存在仅仅是达致最终一致性的一个缓冲期,一旦确信掌握了“最高等级的价值观念”,自由与宽容也就不复存在

  咸前辈的文章读过了,不作读后感,因已有太多赞叹。只是看有的读者有股子“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味道,才拿他们说一说(反正没大没小是有人教在先)。
  硬要说,也倒是想把心中一些或隐或现的迷惑拿出来请教前辈。镜子的表意是观察自己,本意为反思,前辈不论是从中西方企业家的慈善思想出发,还是延伸到民族的奴性,都是讲得有理的。只是时代在朝前发展,一个人,一个社会群体,乃至一个民族,最该直面的问题是什么,最岌岌可危的现状才最值得民众反思。六七十年代的人在顶着中国的大梁,八九十年代的人想将中国于稳中求变,而九十年代往后的人最终将改变中国,只是谁也不知道是否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化。现在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状况,是否能把教育问题摆在镜子的最前面反思?先不去一遍遍说体制,只是单从青少年个人的思想教育方面来说,文人能做些什么,又该怎么做呢?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表象繁荣,文化才是决定一个国家幸福的根本,文人该怎么从根本上帮助大家提升幸福指数,找到自由呢?

发帖
3823
积分
76085
贡献值
37
都币
40
在线时长: 833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7
我的老家
多宝乡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12-01-03
最好有孙猴子的火眼金睛,
还有如意棒,横扫千军如卷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