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71阅读
  • 22回复

[地方文化]谁动了“都昌历史地名”的奶酪(1)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7105
积分
408453
贡献值
2966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1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6-22
谁动了都昌历史地名”的奶酪1

  一般来说,大中城市不会随意更改历史地名,这是出于对历史与文化高度认知和尊重。如,南昌市的瓦子角与三眼井等,九江市的三里街与四码头等,景德镇市的莲花塘与斗富弄等。因多种原因,县级小城市及乡镇村落更改地名就有些随意了,且以都昌为例。
“飞来仙鹤”占“学舍”,得不偿失!


  苏山乡有个鹤舍村,在都昌几乎尽人皆知。然而,当我一次在鹤舍村与当地几位文友饭局闲聊中,非常吃惊的得知所谓的“鹤”竟是一只天外飞来之鸟,与村名毫不相干。袁金国老师说:村名来源于最初有一个私塾学堂,而名曰学舍村,若干年前,因为有一位袁老师写了一个飞来仙鹤的传说故事,故更名为鹤舍村。我听后真的是瞠目结舌,半晌无言以答。于是,我脑子里便有了一些想法:
  1、“学”是真实的历史,“鹤”是一个创作的文学作品。六耳猕猴战胜了齐天大圣,很奇葩!我真的也想给蔡岭写一篇《彩凤比翼》的传说故事,让蔡岭镇改为彩岭镇,不知可否?
  2、学(xue)与鹤(he)按都昌方言同音,字典上并不同音,为何要硬生生的张冠李戴,我也是弄不明白。
  3、学舍改鹤舍,或从爱鸟护鸟上考虑,或从旅游业考虑,都是很偏颇的。去掉“学舍”也就丢失该村的历史教育、儒学文化,这样等于是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如果在该村重修历史私塾学堂,不是一个很好的文化旅游景点么,为什么非“鸟”不可呢?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175
积分
8713
贡献值
15
都币
0
在线时长: 113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2-02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9-06-22
回 光辉的蜡烛 的帖子
光辉的蜡烛:村名历史以来都是称为“学舍”村。现改名“鹤舍”据说是一位当地有些名望的官人为了给村历史增点光彩,编了一个“飞来仙鹤”的故事后才改名的,而这个故事当地的老人从未听说,更不要说年轻人不知道。个人认为村名还是要尊重历史,还“学舍‘村,的本来面目。我的高中就是在这个村 .. (2019-06-22 16:40) 

     改名也好、不改也罢。关键在于是否合适。不过文化自信还是必须要的,有点东西乱加真有乱人耳目之嫌。我一直认为“飞来仙鹤”的传说是真的!

发帖
1906
积分
4319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225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9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9-06-22
鹤舍挺好的

发帖
2174
积分
31383
贡献值
36
都币
2
在线时长: 2054小时
注册时间: 2014-02-1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9-06-22
🍅🍜🍒🍒🍕🍞🍳🍡🍘🍯🍐🍤🍡🍘
[ 此帖被古巴队在2019-09-15 15:02重新编辑 ]

发帖
7923
积分
25239
贡献值
98
都币
0
在线时长: 4128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9-06-22
鄱阳湖二桥,如果尚未确定名称,可考虑使用[都昌大桥]

发帖
7923
积分
25239
贡献值
98
都币
0
在线时长: 4128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9-06-22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凡是已经官方认可、民间约定俗成使用了三年以上的名称,不宜更改

发帖
7923
积分
25239
贡献值
98
都币
0
在线时长: 4128小时
注册时间: 2015-01-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9-06-22
个人认为,叫[鹤舍村]为宜,民间已经约定俗成认可此名,国家有关部门、也已经很长时间用此名,改名会人为制造各种成本。况且[鹤舍]的名称,更有吉祥寓意
发帖
0
积分
0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0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9-06-22
敢问楼主,那九江该叫什么呢?是不是也应呼吁政府要叫回浔阳或者柴桑?

发帖
7105
积分
408453
贡献值
2966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1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9-06-22
回 小洪石 的帖子
小洪石:
真是闲的荒啊


是的,司马迁写史记,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现代人搞红楼梦研究,还有政府部门及文化团体搞文艺下乡等等,都是闲得慌,干嘛没事找事呀

发帖
7105
积分
408453
贡献值
2966
都币
0
在线时长: 671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9-06-22
回 光辉的蜡烛 的帖子
光辉的蜡烛:
村名历史以来都是称为“学舍”村。现改名“鹤舍”据说是一位当地有些名望的官人为了给村历史增点光彩,编了一个“飞来仙鹤”的故事后才改名的,而这个故事当地的老人从未听说,更不要说年轻人不知道。个人认为村名还是要尊重历史,还“学舍‘村,的本来面目。我的高中就是在这个村读的,校址还就是现在的苏山小学, 从我记事起到现在学舍村的学堂至少都已经有五十多年了。校名从”苏山二中“到苏山中学”再到“苏山一中”再又到“苏山农中”、“苏山二中”直到现在的“苏山小学”。一直有着学堂的存在。“学舍”改“鹤舍”有篡改历史之嫌。


这位老师说的才是至理,任何人都不要篡改历史,尊重历史人文,敬畏列祖列宗,这才是后人必须要践行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