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05阅读
  • 17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六十六丨苏山乡袁如岗湾村:条条麻石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7169
积分
1177847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13
— 本帖被 都昌在线巡检员 从 今日都昌 移动到本区(2019-06-04) —

   村志煌煌
   都昌苏山乡苏山村委会袁如岗湾村,以浓郁的古村文化气息,频频引起媒体关注。第一次引起关注的高潮,是《袁如岗湾村志》的公开出版。这部由袁如岗湾村人袁剑秋、袁木荣、袁美泉、袁雄、袁银初、袁泉春、袁水斌、袁少斌等着力颇多的村志,卷帙达26万字,由江西高校出版社2017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几可说是公开出版的江西首部高质量的自然村村志。江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编审、《江西省志》总纂室主任刘柏修作《序》,对《袁如岗湾村志》“在资政、存史、育人中发挥的经世致用的积极作用”称道有加。2019年春,《袁如岗湾村志》被国家图书馆、国家方志馆永久收藏,主编袁银初先生领授了“入藏证书”。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村志从袁姓渊源、村庄建设、产业沿革、民俗文化、世系人物诸方面对袁如岗湾村的古往今来作了载录。如岗湾村的肇村历史在一页页的书写中清晰起来。对于都昌苏山、徐埠一带袁姓村庄的发脉,大多可追溯到明初的袁钦七。袁钦七(1378—1458),又名鲁成,号双溪,他年轻时好学上进,先后在白鹿洞书院、南京等地求学,明永和年间登进士,升为云南省上林州州判,后擢升为四川成都正守备官。袁钦七随父迁居双港畈(今都昌徐埠镇山峰村委会袁钜村)后,娶熊氏生6子,继娶卢氏生4子,又娶汤氏生幼子,这样,他的十一个“崇”字辈的儿子,形成后来的袁氏十一大房。袁如岗湾的兴村祖先为第十子袁崇美。袁崇美曾追随父亲的求学之路,赴白鹿洞书院传承理学,路过元辰山(苏山)一个叫普湾的地方,见是紫燕展翅的祥地,便于明弘治年间从双港袁钜村迁普湾开村。至于村名“如岗”的来历,是说徙居之地如龙卧岗,崇美的一个曾孙干脆取名“如岗”,也就有了“如岗湾”的得名。袁崇美在村庄南面的观音峦办学舍,兴教明理,分支的子孙们后来在学舍之地繁衍生息,形成现在的鹤舍(学舍)袁村;族裔外迁,又形成后来的割猪湾袁村。

   祖堂是一个家族认同的凝聚地,或许也可成为一部村志的“题眼”。袁如岗湾的总祖厅(另有湾东勳公祖堂)依山傍溪、坐北朝南,接堪舆来论,有“左青龙,右白虎”的特征。如岗湾的老一辈中流传着一个祖宗择吉地建祖厅的故事。某日,造诣极深的一著名风水先生,在元辰山一带云游,经过如岗湾旁的邻村时,向一农家讨口水解渴,主人冷脸相拒。风水先生顺路来到如岗湾村,向正在晾晒衣物的一妇人说了在此休憩一阵的意愿,妇人热情地搬椅让坐,递上温茶,风水先生顿觉怡情。他左顾右盼周边地形,颔首而笑,报过姓名后致谢作别。不一会,妇人的丈夫从村外回家,妇人告诉说刚才来了位相貌堂堂的先生留下姓名一事,男子只闻其名便诧异起来:“此人便是最有名望的风水先生。村上筹建祖厅,正要请来指点。”于是拔腿便追,在两里路外的旷野追上了风水先生,恳请给祖厅择地看向。风水先生回应说他从不看回头地,他再次谢过男子家人的热忱相待后,嘱咐男子现在回家,去看看他刚才坐过的椅子是否还仍在原处,如在,即为祖厅大门的最佳之处,面南便可。男子折回村来,问过妇人说椅子原地未挪,于是请来匠工,竖桩拉线,开工兴建三进二天井的祖祠。自此,如岗湾村运亨达,瓜瓞绵绵。如岗湾村现有村民1000余人,是苏山乡最大的一个自然村。

   如岗湾村的祖堂前有池塘三口,塘呈圆形,上塘洗捣、下塘供饮、隔水潭塘净物,各有其用。下塘的水通了泉源,澄澈无比。直至30余年前,还是全村人生活用水的最佳选择。湾东的人信服长饮下塘水,人亦健康长寿,于是宁愿翻过龙筋埂山岭荷桶取水。村落联结祖堂的有东三巷、西三巷,巷弄相通,户户相连,曲折多变,犹如迷宫。祖厅的总门叫巢门,巢门前竖立着很多的麻石料的旗杆石。旧时村上出了一定身份的入仕者,才立旗杆石招摇标示。“文革”时,更多的旗杆石被村民拾起铺路架桥。2002年新农村建设重立时,不到原有的三分之一了。紧临由挖塘泥土堆积成的青龙嘴,有三排21根竖立的麻石条,2米多高,是村上露天戏台的台脚。村上唱饶河调的赣剧团,或是外请的演出队,要在如岗湾粉墨登台演出了,管理杂务的村民将存放在祖厅的戏台木质横梁和台板,花上一个时辰便可搭就一个近200平方米的戏台。台下的坦场,可容纳数千人观看演戏,锣鼓响起,村民在家门口品尝文化大餐,其乐融融。祖堂背后的山叫灯山,如岗湾村的元宵节闹龙灯、端午节池塘垂钓成为赏心悦目的民俗。但“灯山”的得名并不缘于喧闹的龙灯,而就早先族首把村上每家的户主名字写在一方木牌上,每户每天依循掌管并点亮山前祖堂上厅的灯盏,因而名之“灯山”,苏山村委会曾一度被称作“灯山大队”。


更多图文请往下浏览
[ 此帖被田畈人在2019-06-04 13:04重新编辑 ]
1条评分积分+100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太精彩了,支持! 2019-03-13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87169
积分
1177847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3-13
   村宅幽幽
   作为古村,袁如岗湾村最美丽的名片还是明清和民国时期留存下来的民宅,古色的民居附了古老的故事,更凭添了几份古韵。


发帖
87169
积分
1177847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3-13
   袁如岗湾村1949年前后都存老宅70余幢,历经70年风雨,现在留下能识墙垣的只有20余幢,还能居住人的只有10余幢。对古宅的保护,村民也是显得有些无奈:一是缺少文物专项经费的扶持;二是原屋主后裔分了族支,古宅业主变作了数户,难以形成维修保护的共识共为;三是村民建造楼房不少会选择拆旧腾基;四是缺乏修旧如旧的材质和技艺。前世的繁盛也好,今天的毁圮也罢,游人徜徉其间总会唏嘘不已。如岗湾的老宅青砖黛瓦,飞檐斗拱,大都是徽派建筑的风格。“三进”是建有二个天井、三个厅堂、正房八间、厢房四间;“大八间”“小八间”是建有一个天井、二个厅堂、正房六间、厢房二间。窗牖木雕巧夺天工,梁柱撑饰栩栩如生。麻石料铺设的天井,既采光又聚水,汇水叫“四水归堂”,寓意为财不外流。雨水顺着底部的红石暗道口,流入村中具排水功能的暗道明沟,纵是暴雨,数百年来也从不淹不涝,足见先民匠心独运。


发帖
87169
积分
1177847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9-03-13

   兴造“三进”“大八间”“小八间”的棋盘屋,无疑是家境富裕者。从学舍弥散开来的书香,在如岗湾一直似花般的浓。据粗略统计,明清时村上出了知县3人、贡生15人、举人2人、国学生76人,登仕郎、儒林郎、文林郎、修职郎一应10余人。就是到了当代,如岗湾还是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 据统计,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如岗湾村考上一本的有40余人,二本有100余人,研究生12人。封建时代由学而仕本就是人才辈出的一条腾达之道。从如岗湾分迁过去的鹤舍村,现在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村,来观赏的人气远胜于如岗湾村。鹤舍村在民国时期出了了“十八根半横皮带”的荣耀。腰间能系上威武的横皮带的衡量标准,军衔要在少校以上,尉职便只能算半根了,其实“十八根半”中,包括了如岗湾的“五根”,村志上记载的此五人是袁训彦与袁祖昆父子、袁祖源与袁德峻父子以及少校袁祖彭。这些在国民党政府谋得一官半职的人,荣归故里,会建造宅子。跻身“横皮带”之列的袁祖源,1930年代曾任江西省横峰县、进贤县县长。他父亲早年建造的老宅,至今仍较为完整地得以保存。袁祖源号剑池,生于清末,曾就读江西警务学校、江西公安法政专业学校,后授法学士。袁祖源投笔从戎,在江西、福建等地转战,最高军衔为军政部上校秘书长,一度任横峰县、进贤县县长,“倦游政治,退隐林泉”之际,在景德镇中学执教鞭。袁祖源在《适园鳞爪》文集自序中言自己“性耽翰墨,尤喜遨游”。他在自家的故宅,辟有近五亩的花园,取名“适园”,寓意“适可”“适便”“适已”。他回到生他养他的如岗湾,是怀了“稍尽子职”的孝道,也是迎合了骨子里的对腐败官场的厌倦。他在适园植木莳花、观鸟赏鱼、裁笺召客、张宴为欢,“适适然自惊且喜”。适园建于1921年秋,第三年春天,袁祖源的父亲病逝,“承欢于老父”的袁祖源十分悲伤,写下《适园记》感旧伤怀。袁祖源的大儿子袁德崇是开糕饼铺、油榨坊的财主,先后生育了十个儿子,用天干的十个字取名,从老大叫“甲孙”,一直到老十叫“癸孙”。1947年出生的谭细桃是袁祖源的第九个儿子袁壬孙的媳妇,老人至今住在故宅内;十兄弟中的老小袁癸孙至今还会做些轻巧的桶匠活。“适园”不再,袁祖源的后裔各自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舒适生活。

发帖
87169
积分
1177847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9-03-13

   苏山当地盛产优质花岗岩石材,现今的石材工业园区颇得外商青睐。如岗湾村古宅的天井里、巷道里,岸坡上、门楣上,都能触摸到数百年前麻石料的斑驳面目。如岗湾村依坡而建,村中的巷道便不是一律的平铺,而是有了高低的律动。行人或拾级而上,或移阶而下,在逼仄的麻石巷,随便折拐进一幢旧宅,总能听到不一样的故事。如岗湾村素有拜师学艺之风,手艺人众,铁匠、桶匠、蔑匠、石匠,弹花、糕饼、油漆、榨油,木雕、扯面、酿酒、屠宰……各色工匠各展其艺。匠从四方走,钱自八方来,手艺人勤劳致富了,便回桑梓地造屋。如岗湾人在景德镇做瓷器手艺的人颇多,最有成就的是后来成为景德镇大窑主的袁宗岱(号魁东)。袁宗岱的成功,也得于他的家训家教。相传清末,如岗湾因村上大峦里的权属与邻村诉之官府。县衙的县丞姓孙,前来实地定谳。邻村由族长带着浩浩荡荡的一干人来到山上助阵,而如岗湾村只乡绅袁明仪带着年幼的孙子袁宗岱两人来到现场。孙姓县丞问袁明仪所带孩童为谁,袁明仪为避县丞姓讳,不明言“孙子”,只答是“长子之子”。县丞会心一笑,又问袁家为何只来一老一小,袁明仪回应说,我辈怀敬畏之心,依赖县老爷为民作主。孙姓县丞点头称许,随后对山界的划定,也维护了如岗湾人的诉求。这些像袁宗岱一样在瓷都的烈焰里涅槃过的人,飞回家乡筑巢造屋,蔚为大观。


发帖
87169
积分
1177847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9-03-13
   在如岗湾村,哪怕是一天学都没上过的老妪,都能说出“磨砖砌地”这个建筑上的词语来,她们是从村中一座戏楼得到会意的。戏楼位于祖厅东,“三进”的分布,大堂前是室内戏台,中堂前和上堂前是观戏之地,可容纳数百人。如果说祖堂前的露天戏台是平民百姓的欢场,那么这座室内戏楼便是富贵之人的雅聚了。村上来了贵客,或是富户人家的节庆佳期,在戏楼雇了戏班子演戏,已是那个年代很体面的狂欢了。待宾的茶几和太师椅用的是名贵的红木,四檐精致木雕,有狮子戏球、双凤朝阳等图饰,人物和山水的画板超凡脱俗。所谓“磨砖砌地”,指的是地面用方形的石砖铺就。戏楼成为村上标志性的建筑,不只在于有雅会的气度,还在于楼分三层,这在老宅里是极为少见的。旁边有一间平顶小屋,室内是演员的衣物间和化妆阁,屋顶用于晴天晾晒戏服。戏楼在1990年代遭遇一场火灾,大堂前被烧得不见了楼影,中堂前和上堂前也已是破败不堪。至于那场现实版的火,也有村民私下议论说是某年的元宵节,在祖堂里接了外村的红身龙灯,招惹来了红焰,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燕窝地忌入红龙灯。现在如岗湾村闹龙灯,龙身色体“橙黄绿青蓝紫”皆可,唯有不能洇渍大红,龙头的喜红点缀倒也无碍。

   如岗湾的戏楼因火而衰败,村上的另一古宅着实因了水而灵动。这座古楼原主人也是在景德镇做瓷器发家的,主体至今基本完好。后墙上不同年代的“福”字、“忠”字,无不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大门有两重,一重为嵌有木格子的耳门,一重为厚朴的正门。大门外是回廊,半人高的墙上安设着一排的响板。回廊外是一方亩大的水域,透过卸下的响板,可倚栏观赏池中的四时美景。只是现在门前的这潭水已不再泛波,景致远逝。

发帖
87169
积分
1177847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9-03-13
   村歌袅袅
   青墙灰瓦 条条麻石巷
   一缕幽香 随风起舞飘荡
   徽派古朴 雕梁花窗
   屋檐雨滴 岁月沧桑
   心心相恋 你千年风霜
   人生浩荡 你如龙卧岗
   漫山花开 蝶舞飞扬
   千山如黛 路过千帆
   梦里花开 赣剧浅浅唱
   南飞紫燕 让我想家乡
   绿树成荫 白茶阵阵香    
   英才红妆 乡愁在心上
   鄱阳湖畔 听到乡音唱
   袁如岗湾 是我的家乡
   卧雪家风 家训记心上
   锣鼓龙灯 乡恋永难忘


发帖
87169
积分
1177847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9-03-13

    这是如岗湾村恋歌优美的歌词。2018年10月,钢琴吟唱诗人、音乐才女袁洁琼作词、作曲、演唱的新歌《如岗湾之恋》发布。这是“80后”客家才女袁洁琼继原创作品《梨花泪》《等待》《天使的眼泪》《把幸福留在梦里》《我和瑜伽有个约会》《只有钢琴陪着我》《今生只做你的新娘》《夏天的影子》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之后又一精品力作。世间要好歌,好歌传天下。

   古风韵味之词,让人留恋秀美乡村。袁如岗湾村迷人的风光、古朴的民居、精彩的传说、昌盛的人文,素有“小婺源”之称。作为同为袁姓的客家女子袁洁琼,受如岗湾村袁少斌等的邀请,2018年仲夏深入古村采风,穿越时空般体验古村生活。在和秉持“卧雪家风”的袁氏宗亲相识相知中感受到他们对家乡古村落保护的热切期盼。“英才红妆,乡愁在心上”袁洁琼乘着音乐的翅膀,用歌声唤起全社会以实际行动投入对古村保护的热忱。“青墙灰瓦,条条麻石巷。一缕幽香,随风起舞飘荡。徽派古朴,雕梁花窗;屋檐雨滴,岁月沧桑。”袁洁琼用“古风”体的清新歌词,展现古村独具特色的风情,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发帖
87169
积分
1177847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9-03-13

   行云流水之曲,使人依恋秀美乡村。生活在南国的袁洁琼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十余年的钢琴演出和教学的历练,各类歌唱赛事的载誉,打下了她扎实的作曲功底。《如岗湾之恋》在曲调的风格上追求柔美与抒情,婉约动人,并将古筝、笛子、吉他等伴奏乐器融为一体,受众听来,似水乡船舱里的摇曳灯光,弥散温馨;如古村樟树下飘逸茶香,沁人心脾。满山花开,绿树成荫,赣剧浅唱,锣鼓龙灯等情景,让人在优美的旋律和画面中,无限依恋。


   情深意浓之唱,令人眷恋秀美乡村。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痴,在乐坛有人称誉袁洁琼为继李玲玉、杨钰莹之后的“甜歌”第三代掌门人、“广东邓丽君”。袁洁琼用大情怀演绎“小村歌”,柔美的歌声、精美的制作、优美的画面,让人对鄱阳湖畔的古村眷恋不已。

   这是一首保护古村传统文化的乡愁歌吟调,更是一首唱响乡村振兴的浩荡奋进曲。动人旋律中,如岗湾梦里萦怀;动情歌声里,新时代铿锵前行。村歌《如岗湾之恋》2019年1月9日在都昌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在全国KTV和30余家品牌音乐网站上线,并获得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注册,在大江南北传唱。这首精品村之恋歌《如岗湾之恋》,也让音乐才女袁洁琼与钢琴音乐之恋如火如荼。2019年袁洁琼走进音乐之春,担任2019“中国好声音”佛山赛区评委,还荣获2019澳门钢琴邀请赛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发帖
87169
积分
1177847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9-03-13
   村风习习
   如岗湾人秉承袁氏“卧雪家风”,厚植元辰文化,在新时代沐浴文明之光,村风称誉乡闾。
    
   1948年出生的袁木荣早年从部队退役后,在九江市搬运公司工作。年轻时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又仗义正派,有好口碑。随儿女在九江定居的袁木荣2016年在村民的诚邀下,回到如岗湾村,做了村民理事会的理事长。他多方筹资10余万元,拓宽和硬化了入村的一条道路。《袁如岗湾村志》也是在他的力推下启动编修的。袁木荣同袁银初、袁剑秋、袁水斌各捐款1万元,资助村志的出版,并倡导设立奖学金,从2017年开始,对当年荣录一本的学子每人奖励1000元。老人在一年多的自然村村长的岗位上,往返九江、都昌数十趟,从没报销过一分钱差旅费。2018年老人查出患有肿瘤,辞去称作“零号首长”村长一职之后,回到九江生活,但他的心仍在牵挂着如岗湾。


下一页精彩继续,请翻页浏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