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73阅读
  • 12回复

[地方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六十五丨三汊港镇吕家埂村:港头街上的手艺人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7169
积分
1177847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2-28
— 本帖被 都昌在线巡检员 从 今日都昌 移动到本区(2019-06-04) —

  都昌人通常所称的“三汊港”,是个乡镇的概念。名曰“三汊港”,顾名思义,状摹的当是地貌特征。位于县城东南部的三汊港镇,距县城20公里许,老一辈的人考究“三汊港”所指,是源于侯家山、杨储山、芭蕉山(一说侯家山、墩上坳、黄梅岭)三条港水汇合,于此注入鄱阳湖,而后通江达海。

  在道阻且长的古代,哪里水运畅达,哪里就容易造市而兴。三汊港俗称港头,又称港头街,其街市成于明代而盛于清朝和民国初年。抗日战争时,国民党都昌县政府搬迁至当时属于三汊港管辖的卢村,三汊港一度成为战乱时的全县政治中心。历史上的港头老街长约800米,花岗石铺就的街面显得有些逼仄,土库门面和活动响板的店铺,早开晚闭,屋宇相连,前店后坊,街行设肆。有港便有桥,最有名的叫大兴桥,300米长,3米宽,清康熙时冯魁三资建,乾隆三十年众姓重修,嘉庆时复修,亦称三汊港桥。港头街有正大街、东大街、河街、北河街、东后街、横街、纵街等,百货、药铺、糕饼,油坊、染坊、丝坊,餐馆、茶楼、旅店,金铺、铁铺、蔑铺,杀猪、宰羊、贩鸡……一应俱全,各有其市。现今的港头,凭籍居三叉路口而辐射周溪、西源、土塘、大沙等乡镇地域优势,亦是商贾云集。来港头落户的,一是周边村庄的土著,二是纷至沓来的客商。港头有三十六姓之说,诸如吕、方、吴、罗、程、梅、俞、熊等姓氏。港头街现在行政区域的划分是属于三汊港镇三汊港居委会,当地人还是顺口地唤“港头村委会”。港头村中人口最多的是吕家埂,近500人。吕家埂建村历史有600余年,可以说还没有港头街的时候,就有了吕家埂。

更多图文请往下浏览
[ 此帖被田畈人在2019-06-04 13:05重新编辑 ]
2条评分积分+180
鄱阳湖 积分 +10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9-02-28
快乐生活罗 积分 +8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9-02-28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87169
积分
1177847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2-28
  天下吕姓,会津津乐道于两个历史人物:一是距今有3100多年的周初“百家宗师”姜太公吕尚,一是编纂《吕氏春秋》的秦朝丞相吕不韦。都昌吕姓承袭“河东世家”,尊奉“愿者上钩”的姜子牙(吕尚)为一世祖。按这样的世系叙下来,吕不韦属26世,而都昌的吕姓世祖吕太郎(约生于1162年)是七十五世。南宋庆历年间,吕太郎由鄱阳高埠夏阳坂(今鄱阳县响水滩辖地),迁都昌四都团林(今阳峰乡株桥村辖地)。吕太郎生两子,长子吕千一,号明卿,其后裔称东乡吕氏,集中在三汊港一带生活;幼子吕千五,号禹卿,其后裔称西乡吕氏,从都昌县城杨思巷(县电影院背后)分迁,集中在北山一带生活。

  吕家埂的兴村始祖是吕谓宾,明永乐年间由四都团林迁至都昌吕家埂。吕家埂的老村址临近现在的都中公路,1998年百年不遇的一场洪灾之后,政府启动移民建镇,吕家埂人大多搬迁至三汊港新街。旧址已列入三汊港镇新区的规划范围。吕家的秦代祖先吕不韦起初的身份是个商人,“奇货可居”这个成语故事就源于吕不韦,也许是传承了吕不韦的善商的秉性,吕家埂人在商贸之地的港头街,如鱼得水,传统手工艺更是在港头溅起一簇簇浪花来。纸扎匠、皮匠、榨油匠一应的手艺都得于祖传,其承载的民间文化底蕴深厚。




发帖
87169
积分
1177847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2-28
  1954年出生的吕家埂人吕宜林,成了港头吕氏纸扎代表性传承人。吕宜林在港头租了间门面,主要经营纸扎品。2019年的元宵节前,春雨连绵,闹龙灯的便少了些,多少影响了吕宜林店中各式龙灯的销售。“道是无晴却有情”,店中纸扎的十二生肖灯、花钵灯的销售,还是让吕宜林一个元宵节有了万余元的收入。

  吕宜林的纸扎手艺是父亲吕士旭教的,父亲兄弟四人,有三个是纸扎传人,且各有所长:老大擅长纸扎品的饰画,画龙点睛,栩栩如生;老二是纸扎裱糊的行家,上粘下连,自成一体;老三的纸扎篾功了得,片细条粗,左编右织。吕宜林的父辈的纸扎绝活,又是得吕宜林祖父吕德泉的真传。祖父、父亲的一些纸扎活计,吕宜林自叹弗如,有的只见过,却没学到手。他小时候见过爷爷最气派的纸扎,是在万户的九都冯家。冯家打醮,村上人在上亩面积大的祖堂前的空地上,延请吕德泉扎“峨眉山”。山景扎成后,用铸丝拽着,但见峨眉山上庙宇嵯峨,流水欢畅,林木深幽,车马微喧,各色景致,惟妙惟肖。爷爷带着三、四个人整整扎了一个月,热闹过后,“峨眉山”付之一烬照天烧了。

  吕宜林和哥哥吕宜桃从小就跟着父亲做纸扎下手,他年轻时还去鄱阳学过三年篾匠,纸扎的基本功更为扎实。纸扎品当然不限于元宵龙灯,凡是吕宜林见过实物的,他都可以灵巧地照着模样扎出来。比如有的人家要为亡人预订冥祭纸器,从高楼大厦到飞机汽车,从彩电冰箱到桌椅板凳,吕宜林都能令人满意地纸扎出来。吕宜林的拿手好活还有新娘出嫁时随陪的鞋面篮,其状如脸盆,周沿用不同着色的篾丝,凹凸有致地扎成“福”“禄”“寿”“喜”的字样来。小巧精致的鞋面篮被新娘带到婆家,放置鞋帮鞋底的针线用器。纸扎品要逼真亮眼,少不了彩纸。上世纪八十年代,吕宜林通常是先买来白纸,再用颜粉匀色,形成各色颜液,涂抹白纸而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现在文具店里的成品扎纸五彩斑斓,再也不用手工去制彩纸了。2018年9月23日,时值农历“秋分”,第一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一些村庄请吕宜林做庆祝丰收节的纸扎品,纸扎手艺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多了一方出新出彩的舞台。

  如果说吕宜林的纸扎手艺还有业余地做着帮手的儿孙传承,在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丝活力,那么年逾八旬的吕敬常老人制作皮鼓的手艺已然成了绝活。吕敬常老人用牛皮蒙鼓,这种“皮匠”活亦是祖传手艺。蒙鼓通常的手艺环节是,依着鼓面的大小裁剪皮面;太阳底下晒皮;室内晾干;用铁钉钉定鼓皮。经历了这样的程序,鼓皮紧绷且鼓声清悦。吕敬常做过最大的一面鼓是黄港山庙宇定做的,直径达四尺二。桶匠用杉木做出的鼓身就花了十天,吕敬常蒙鼓皮用了六天。吕敬常老人鼓匠手艺最后一次试手是在八年前,时下人们都到文具店里买合成鼓而敲,那种手工制作的古色古香、古味古音的皮鼓已渐匿迹了。吕敬常的家中还保存着他年轻时制作的一面牛皮鼓,咚咚的鼓声已渐销声,老人的皮鼓人生只在梦里去回味了。

  吕家埂的木榨手艺消逝得更早。1954年的那场大水,将装置在村中祖堂的三套菜油木榨冲毁了,从此数个汉子吆喝着撞击木榨的声影也不见了。吕宜林记得父亲兄弟在世时,往往是上半年在木榨坊用猛力,下半年在纸扎店操轻功,挣得份手艺人家的安定生活。在不少文化人慨叹的“乡愁”里,吕宜林坚守港头街传承着纸扎手艺;无奈的是,更多的这类可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艺,笼罩上了失传的愁绪……

文\图:汪国山
九江都昌发布

发帖
87169
积分
1177847
贡献值
11178
都币
0
在线时长: 1289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9-02-28
各位网友,传家训扬新风系列报道已经更新到六十五期,想看之前的文章可以在都昌在线搜索“传家训扬新风”关键词,全部精彩内容为你呈现。



发帖
11302
积分
279914
贡献值
994
都币
1
在线时长: 1521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10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9-02-28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21505
积分
4892
贡献值
158
都币
45
在线时长: 627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07
我的老家
鸣山乡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9-02-28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发帖
21505
积分
4892
贡献值
158
都币
45
在线时长: 627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07
我的老家
鸣山乡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9-02-28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发帖
21505
积分
4892
贡献值
158
都币
45
在线时长: 627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07
我的老家
鸣山乡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9-02-28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发帖
21505
积分
4892
贡献值
158
都币
45
在线时长: 6274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6-07
我的老家
鸣山乡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9-02-28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发帖
138946
积分
10151872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665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9-02-28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