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取名为《
鄱阳湖大战》的影视剧开拍前在江西、北京等地力推文旅项目。“鄱阳湖大战”取材是距今655年前发生在鄱阳湖水域的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那场生死之战。在
都昌民间,有“大战
鄱湖十八年”之说,其实历史上关于这场战争的鏖战之期,有准确的记载:1363年农历七月二十日至八月二十六日,前后37天。决战以陈友谅中箭身亡,朱元璋完胜而告终。“鄱阳湖大战”,被描述成“中世纪
世界规模最大水战”、“中国历史上继赤壁之战后的又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在北宋就被大文豪苏东坡吟咏的“鄱阳湖上
都昌县”,其辖治的鄱阳湖水域,几成鄱阳湖大战的主战场。地处都昌的“松门”“左蠡”等地名,被关于这场战争的众多典籍所载录。在都昌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朱陈大战的
故事,很多的地名,也可溯源于这场大战。都昌县周溪镇马山村委会冷饭嘴村,就是因为这场战争而得名。
冷饭嘴村有新冷饭嘴和旧冷饭嘴两个邱姓村庄。都昌邱姓承袭“忠实世家”,很多姓氏的“世家”来自于地名类的郡望,而邱姓的“忠实”彰显的是品行。南宋光宗绍兴年间,丘汤卿(1104—?)由庐山青竹涧迁都昌三山瓦屑坝,其长子丘谷(1157—?)于南宋光宗绍熙年间由三山瓦屑坝徙居二十三都黄金乡大田社(今大港镇大田村辖区)。丘谷之子丘山甫(1204—?)又名丘岳,官至淮制置使,曾率军在扬州与元军作战,屡建战功,宋理宗御书“忠实”二字褒奖,“忠实世家”自此冠于都昌邱姓祖祠。南宋末年,丘岳率军护驾,转战于福建龙岩、上杭等地。赵宋灭,丘岳的亲兵溃散,丘岳潜归
家乡,繁衍生息。“邱”作为姓氏原是写作“丘”的,“丘”改“邱”始于清雍正三年,是为避圣贤“孔子”(名丘)之讳而改的。谕文曰:“朕以先师孔子圣,理应回避,前降谕旨全九卿会议具奏,经九卿议复,凡系姓氏,俱加阝为‘邱’字……庶手允协,足副朕尊崇称师至圣之意。”
1935年出生的新冷饭嘴村民邱修兴老人对“冷饭嘴”村名的来由谈及两个版本,确凿无疑的是,两个版本都指向“鄱阳湖大战”。一种版本是,朱元璋的部队驻扎在冷饭嘴村那时所处的临湖开阔地带,有48个状如砖窑的“烟墩”,是士兵的营房。某次战役,朱元璋的部队正在用餐,陈友谅部突追而来,士兵放下釜锅,拿起戈戟迎战,杀退追兵回到营地用膳,热饭已成冷饭,村名后来取名为“冷饭嘴”。另一种版本是,朱元璋的战备后方在距离驻扎地4里多路的下湖,从下湖兵灶处每次送餐至此,热饭变成了冷饭,由此命名为“冷饭嘴”。在周溪集镇文化广场的长廊碑刻上,关于“冷饭嘴”的得名作着这样的版本叙述:“士兵百姓成千上万,来炊之事尽在冷饭嘴湖岸广阔地带。由于战事紧急,风餐露宿,凉菜冷饭遂成家常便饭,于是冷饭嘴的地名便因此定格。”
[ 此帖被田畈人在2019-06-04 13:1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