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多宝乡仁义村委会花门楼余村,现有村民530余人,在
景德镇等地定居
生活的也有200余人。以“花门楼”冠之村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传统戏剧里的楼榭。其实,“花门楼”实指的是560多年前,村上祖祠的独具特色。
花门楼村在明代大致经历了“湾”、“岭”、“山”的近距离迁徙。
都昌余姓追根溯源,有一半以上的村庄是从现今
徐埠镇莲花村大塘余村分迁的,都昌余姓祖先余元诏于1200余年前的唐元贞年间择居大塘。花门楼村的“湾”叫虎头湾。始祖余崇六明宣德年间,由大塘迁四十三都笔架山西麓的虎头湾,地处如今有“江南戈壁”之称的西山,与庐山市隔湖相望。 “岭”叫蒋公岭。黄沙随风而虐,不宜稼穑,数年之后余崇六由虎头湾迁蒋公岭。“山”叫秃山。颇懂堪舆之术的余崇六顺着山脉来到“龙口含珠”的风水宝地秃山,其长子余用一(1399—1486)后来迁秃山前山,成为花门楼村的建村始祖;幼子余用二迁秃山后山,成为后山余村的建村始祖。
[ 此帖被田畈人在2019-06-04 13:2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