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这个村庄叫袁如岗湾村,有千年历史,有千余人口。这里东连景德镇,南接鄱阳湖,西望匡庐,北达九江。其神韵造就了特有的如岗文化,孕育了如岗人的智慧与秉性。古老村庄给世人留下了许多历史印记:红木牙床、太师椅和祠堂里花岗岩容器等宝贝,无不透出幽远古朴气息。屋檐下方狮子彩球(双凤朝阳)工艺木雕栩栩如生,天井两旁窗花雕刻巧夺天工。现存的古屋便是村民(景德镇大窑主)袁魁东财源茂盛的佐证。大八间、小八间,大三进、小三进,几十栋古屋形式各异,其风格与徽派建筑同出一辙,如岗湾素有“小婺源”之美誉。如岗湾历史久远,文化深厚。整个村庄布局十分讲究,分湾东、湾西两大部分,中间由青龙嘴(来龙埂)自然隔开,村庄主体坐北向南,村前是公路,村后靠(灯山)山脚。“左青龙,右白虎”特征明显,祖厅建在青龙嘴西边山凹,左侧是伸长800余米的青龙嘴,周边花岗石砌垒,如城墙之形势,坚固而气派。青龙嘴上绿草如茵、绿树成荫。祖厅大门正前方两边是官家(大户人家)标志的旗杆石和上(下)马石,再往右前方,是一字形排列的三口(大、中、小型)人造圆形活水池塘:上塘洗菜,中塘吃水,下塘净物。湾东、湾西,均辟有三条深巷,经左转右拐直通村庄主行道,所有道路均由规格花岗石铺砌,雨天不用打伞、穿上胶底布鞋也能从这家走到那家,从村东跑到村西。整个村庄弄接着弄,巷通着巷,家连着家。平常独成一家一户,遇有婚丧喜庆,门户敞开,全村成一大家庭。在这曲折多变、类似迷宫布局的村庄里,一茬又一茬的儿童们演绎了无数场“童子军迷藏战”.我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当时的年份是1980年10月。
出生之后,到上学之前,能记忆的事是什么呢?大家可能不信,但是我始终记得两个场景。第一个是我因为要断奶,母亲把我给了三舅带几天。听说当时我最喜欢三舅。我有四个舅舅,为什么就偏偏喜欢三舅呢?这个等下再表。母亲把我托付给三舅后,我就不得不当天晚上跟着三舅睡觉。因为当时舅还是刚结婚不久,跟舅妈还是非常黏糊。我被仍到他的脚下睡觉。记得当时下面还添了一张油纸。现在都还记得当时睡在上面有多难受。这个还是次要的,最难受的是,他们的脚非常臭,简直要把我熏晕过去。好不容易熬过了跟比较熟悉,但又不是很熟悉的人住一夜晚的时光。第二天,我正在姥姥临住的小舅家与外婆一起玩。突然,看到母亲背着一个小包袱要离我而去。当时的感觉,就像是天要踏下来一样。可能就跟现在我的小孩第一次到学校,我们送他到老师的手中,要离开的时候的感觉一样吧。断奶的记忆就这两个是最深刻的。而比较愉快的记忆就是跟着三舅卖冰棍。反正就是觉得跟他着,经常能吃点零食还能坐在他的自行车上飞奔.那种感觉是非常好的。这就是刚刚能产生记忆的时候,最原始的记忆深刻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