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思念
都昌是我的第二故乡。
那年我二十三岁,带着人生稚嫩的梦想,来到鄱阳湖畔的都昌县,开始人生旅途成年阶段的第一站,从事鄱阳湖水文水资源调查研究工作。在这里,我发表了许多论文,参与了多部专著的编写,开启了立业的漫漫征程;在这里,我实现了娶妻成家的愿望,完成了生儿育女的任务,排除了专心湖泊科研的后顾之忧。一干就是整整二十年!因工作需要,二〇〇一年八月上级安排我离开这片已经深深热爱的土地,转移到鄱阳湖畔的另一个县城,继续从事鄱阳湖水文水资源和水生态水环境事业。
来到机关工作已经十年,但我对那片科研事业的处女地不仅仍然依依不舍,且对她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时常梦见我深爱的那片土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繁华似锦;我熟悉的那些人们安居乐业、健康富裕、精神抖擞。经常思考我还能为那里的水土和人们做点什么,或提供水旱信息、或谋划应对策略、或提出发展建议。思来想去,总觉得才疏学浅,无能为力,心有余而力不足,万般无奈!为此我时常深重自责,经常痛感内疚,为自己对不起那养育了我一家二十年的第二故乡而心痛。
为了能看到那片土地的建设新貌,感受那片土地的发展气息,我每年都会请求单位批准开展1—2次鄱阳湖湖泊调查,借机深入都昌湖区实地观看那熟悉的山水,回味昔日的时光。
作为一名水文“写匠”,我在科技论文、科研报告、科普作品中尽可能使用“都昌”一词,是我表达对都昌挚爱的用心选择,更期盼能以这种方式对都昌有所帮助,为都昌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萤光之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鄱阳湖灾害性洪水频繁出现,都昌县洪水灾害严重,当时我正在参与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我国防洪安全保障体系与洪水风险管理的基础研究》,利用这个机会,对都昌县洪水灾害成因与影响、减灾对策与措施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和宣传报道。近十年来,受气候长期演变影响,鄱阳湖出现持续枯水,尤其是近几年鄱阳湖北部湖盆形态剧烈变化,造成都昌湖区枯水加剧,历史最低水位不断被刷新,对此我进行了连续不断的调查分析与文字报道,引起了省以上媒体及水利、农业、水产、航运等部门的重视,都昌县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中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或缓解。
近十几年来,我的科技成果被国内外刊物摘录、专家、学者引用的数量逐步增多,对于提高都昌在国内外地理、湖泊、水利、水文、生态、环境、减灾等领域的影响力起到了一定作用,让我感到些许欣慰。能在学术、技术界这个较为隐秘的场所为都昌的建设与发展奉献一份微薄之力,虽然不能被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了解,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对第二故乡的愧疚。
都昌县养育了我一家人二十年,对我的恩情大于苍天,是我一生难以报答的。我所能做或者做了的点点滴滴,与应有的涌泉相报比较,永远都是微不足道的,对此我会永记在心。
今后,为了鄱阳湖,为了鄱阳湖畔的都昌,我一定会做得更多、更好。
(江西省鄱阳湖水文局:闵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