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大兴区灭门案审理终结,杀死自己一家6口的李磊被判处死刑。国人都在关注这个案子,都在思考和感叹李磊的极端罪恶的行为。
罪大恶极?还用说吗?杀死一个就是罪大恶极,从这个方面去谈论本案,已无意义。
杀人者法律意识淡漠?法律意识再淡漠的人也知道杀人是要偿命的,本案李磊从一开始产生杀人动机的时候就知道如果杀人,逃脱法律制裁的可能微乎其微。选择杀人,意味着自己选择死亡。
为了财产?不是的,自己选择了死亡,财产还有什么价值?
漠视生命?对的,肯定是漠视生命。但漠视生命的根源是什么?杀人的欲望怎样产生?
究其实质,杀人者(包括自杀者)多数有严重的生理缺陷;严格来讲,他们是病人。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人类的生理结构得到较为完善的发展,就是说,人类的生理结构一般来说是适应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就不用谈人的各个器官是如何相互协调的运作,我们要特别关注人脑的思维方式。
我们谈到“生理”时,常常和“心理”对立,以为它们是一对矛盾,这是社会科学的需要,其实,心理活动也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人的大脑细胞对其它感觉器官反馈来的信息进行的信息处理活动。人脑对信息的反应相当复杂,有“愉悦”、“羡慕”、“渴望”、“同情”、“反感”、“妒忌”、“愤怒”、“自豪”、“自卑”、“恐惧”、“悲伤”等感情,有“认知”、“判断”、“联想”、“爱抚”、“对抗”、“破坏”、“获取”等欲望,其实各种情感和欲望均来自进化,是人类自我保护或群体保护的生理现象。比如“对抗、破坏”为的是打败敌人,爱抚、同情为的是保护群体生存,“获得”的欲望是为了增加生存的物质条件。这些原始的心理活动经过漫长的进化,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生存需要逐步完善并通过DNA将信息保留下来。人类生存的环境大致相同,所以人类的DNA有很多共同点,但进化环境的局部不同也会造成DNA的差别,这就是不同民族的性格、思维方式有明显差距的原因。DNA的保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微观上的条件改变,也会造成DNA遗传的变化,甚至造成某种缺陷,作为人的表现就是某些情感特别亢奋,某些情感又较为淡漠、淡化。比如“悲伤”的情感较为亢奋,人就表现得很易悲伤,“愉悦”的情感较为亢奋就使人表现的活泼开朗,“自卑”的情感较为亢奋,使人表现的较为抑郁,“对抗”的情感较为亢奋,使人表现得反叛精神较强,“破坏”的情感较为亢奋使人破坏欲旺盛。这就是各种各样性格的形成的初始原因。杀人犯多数是“恐怖”、“同情”、“悲伤”等情感淡化而“对抗”、“破坏”情感亢奋的人,他们在外部环境进一步滋生、扩张这些情感特征的时候,就产生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同样,“恐怖”、“自卑”情感亢奋的人在外部条件助长其情感特征的时候则可能产生自虐、自杀的念头。
对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造成影响的还有其它的外部条件。首先受到人体其它生理机能的影响,比如人的健康状况,血液循环的现状,血液里微量元素的变化等。例如,人生病的时候是思维方式和健康时的思维方式不同,对同样的现象产生不同的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处理信息的先后对处理信息的方式也有影响。比如大脑先处理了一件产生“愉悦’的信息,接下来处理别的信息就比较高调。如果大脑先处理了一件产生“悲伤”情感的信息,接下来处理信息的方式也会有明显的低调。理智的人常有“别惹我,我今天心情不好”这样的言论。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还受信息库的影响。对现象的判断、处理会自然从数据库里调出相类似的信息,进行类比、思考、分析、判断。这就说明了一个人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而法律意识仅仅是信息库里的一部分内容而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身的认知也会越来越理智、全面。应当使人类行为自觉适应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人类自身生理结构的认识也应越来越受到公共管理部门的重视,相关的科研课题、项目应尽快形成、发展、完善。应通过早期的测试对人的病态的生理进行认知、记录,从而指导、管理有病态表现的人进行食物选干扰,医疗干扰,接受良好教育,优化环境,回避恶性环境,提醒家人和其他其周边的人理性对待其行为,乃至对其提供帮助。这样,我们就不是在其发生了严重的破坏行为之后对其愤怒、指责,而是将其成为我们和谐环境中的另一美丽的亮点。
救救这些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