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1335
- 积分
- 171381
- 贡献值
- 388
- 都币
- 2
在线时长: 539小时
|
在子长县参加完“瓦窑堡文学论坛”活动之后,我便于6月19日回到了都昌,随之,在回来后的这些日子里,内心里就一直都没有能够真正地平静下来过。无论我是坐在办公桌前睁着眼睛苦思苦想,还是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冥思冥想,黄土高原上那一座座挺拔的山峰,那一道道耸立的高坡,那一抔抔细细的黄土,总是不停地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的内心涌生出无尽的感慨来! 站在高高的黄土高原上,我的目力所及之处尽皆是一片无言的尘黄与沉静的苍凉!用心地捧起一抔温暖的黄土,将她贴在自己的胸口上,我仿佛闻到了从她的身体上散发出来的那一阵阵淡淡的体香,令人沉醉,让人遐思,引人畅想。 陕北,这个地方应该是属于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她的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向,因其坐落在陕西省的北部,所以被人们叫做了陕北。她的地质成因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之上,被覆盖上了新生代地质时期的红土层和厚厚的黄土层后,在经过流水的随意切割和土壤被肆意地侵蚀后,从而形成的基本地貌。游走在陕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在经过了现代沟壑分割后而存留下来的奇异高原貌相。看到这种地貌,不由你不从内心里感到惊叹,这造物主的力量真是太强大了!面对眼前这神奇的一切,更不由得不让人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真心喟叹。 记得我是在读初中的时候,才第一次在中学的《政治》课本上,知道了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还有一个叫做“瓦窑堡”的地方。她的名字,就是因为一次在那里召开的特殊会议,并且是有着特别重要历史意义的政治会议,从而被深深地镌刻在了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红色历史册页之上,使得她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一座不朽的,永远的丰碑,令她闪耀和放射出了璀璨而又夺目的万丈光芒。从此,“瓦窑堡”这个光辉四射而又闪亮动人的名字,便深种在了我一个少年的心灵深处。 向往陕北,向往延安,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亲身走进瓦窑堡,让躁动的灵魂在那里接受一番革命的,战斗的血与火的洗礼,这是我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萌生出来的一个美丽梦想。应该说,我这次应子长县作协的邀请,踏上北去的列车走进瓦窑堡,便是开始了我的心灵朝圣之旅,应该是圆了我少年时期的那个梦的。 游走在瓦窑堡,徜徉在一孔孔的窑洞之中,我仿佛看到了远去的战争硝烟依然在历史的时空隧道中飘荡,它并没有远逝尽散,因为风云国际的战火烽烟依然在四处燃烧蔓延;漫步在瓦窑堡会议旧址前,我似乎听到了从窑洞深处传来的嘈杂声,那是人们在争论不断,最后,一个带着浓浓湘音,铿锵而又浑厚,清晰有力的洪亮声音飞出洞窑来,他说:《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和《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谋略与基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由正在进行的土地革命转变到抗日战争行列中去的伟大战略转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坚定基石…… 走过王家坪,瞻仰毛泽东主席铜像,我仿佛看见他睁开的那一双慧眼,已经彻底将世界给洞穿;来到杨家岭,站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代表大会的旧址,聆听着来自中国革命历史深处的声音,依然如洪钟大吕般激扬在历史的时空里,令人振奋;游过枣园,我仿佛听到了从辽沈、平津、渡江三大战役上传来的隆隆炮声,它依旧在历史的天空里炸响…… 因此,当我站在高高的宝塔山上极目四顾时,我的目光便开始穿透遮挡在面前的崇山峻岭,掠过高原上那一道道由黄土构建而成的塬、梁、峁、沟、壑、岭,目光追随着不息的延河水逶迤远去,我仿佛看到了在世界的东方,一轮穿过地平线的金色太阳正在冉冉地升起,她朝气蓬勃,霞光万道,照亮世界的四面八方! 故此,这眼前的情境,不由让我在意念深处追忆起过去那浓稠的峥嵘岁月,憧憬起昨天那明静简单,纯朴洁净的日子,想到了现在以及应该好好面对的当下…… 静静地伫立在龙虎山巅,翘首向南眺望,我的目光穿透千山万壑,在寻找一个叫做文汇山的地方。当我的目光驻停下来的那一刻,我的耳边似乎听到了来自文汇山上的悄声呢喃,不,那不是在悄声呢喃,而是一个孤独的灵魂与厚厚的黄土地缠绵交织一起,轻轻地、不停地用自己饱含深情的话语与歌声在嘶声地诉说,用心地吟唱! 我内心里很是明白,黄土地,就是他裸露出来的身体,而他,就是黄土地的灵魂。因为他,曾经少年的我,心底充盈且燃烧着浪漫的文学火焰,让我情潮澎湃;因为他,梦中的高原黄土,成了我生命中一个最最深长的向往。 几天来,通过跟本土的文友们在一起开心地畅谈,真诚地交流,听他们说那些原汁原味的陕北方言,是多么地道、朴实,感觉妙趣横生;听他们唱高原上那粗犷而又豪迈奔放的信天游,真的是情怀激荡,入耳荡气回肠。陕北人的憨厚、耿直、坦诚、率真,让我从内心里深深地喜欢上了他们,从而,也就从内心里深深爱上了他们脚下那一片厚厚的黄土,爱上了那一片静默深沉的土地! 面对那一片苍茫、静默、深沉的土地,我不由得虔诚地叩拜了下去!当我捧起一抔脚下那贫瘠而又干涩的细细黄土,思量着她曾经竭其所能地为中国革命奉献出的无上智慧,令我百感交集;轻轻地揉搓手中那一抔干涸的黄土,遥想当年她无怨无悔地用自己的身体为中国革命筑起了坚实的战斗堡垒,抵御住了无情的战争风雨;用心去体会手心里的那一抔细细黄土,她曾经用自己孱弱的双肩,扛起了一座新生的伟大中国,让她豪迈地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林,伟岸傲耸,是多么地不易。 今天,当我端坐在《鄱阳湖文学》及《散文中国》两刊的编辑部里,满脑子里都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孔孔土窑洞,那些深谷幽壑,沟沟坎坎,山山水水,以及梁、峁、沟、塬和脚下的那一抔黄土,还有无数身心栖息在黄土地上的革命先烈,以及将躯体与灵魂俱已融入黄土地中的,新时代的文学精神标杆一一路遥,令我心旌颤动,夜不成眠。 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应该是有无数条道路可以走下去的,并且还能够来去自由,行走通畅。而唯有一条路是一定不能选择走下去的,那就是一一“文学“的这条路。因为走上了"文学"这条路,就是走上了一条人生的不归之路。它将会吞噬掉一个人的生命全部,到最后,甚至连骨头都不会留下一丁点儿来的,直到将人的身体与灵魂都化作那脚下的一抔黄土才罢休。文汇山的诉说,也许是意在于此吧? 是啊,高原上的那一抔黄土,从此便将系住我的今生直至永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