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我太感性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曾经在书上看过一篇文章这样写到:“一个人如果理智的去
生活,那么他的生活将是一个喜剧,如果感性的去生活,那么他的生活将是一个悲剧。”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应该理智,应该理性,不能感性。
其实我是赞同这句话的,但是我不完全这么认为。尽管我一直认为,人需要理性,需要理智,但我同样认为人少不了感性。生活中,只是是感性多一点,还是理性多一点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我是承认“人性本恶”的观点的。
人生来第一声哭泣的开始,就为着各种来自于生长生存最基本的欲望的需求。这是一种本能的感性。在不懂得任何知识道理的情况下,为了欲望的满足,可以哭可以闹,几乎为所欲为,但因为无知,所以也无可厚非。
然而人总要长大,要生存,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懂得知识道理,需要各种行为
道德规范的约束,需要
教育。所以我们从能接受能懂事开始,就开始接受着父母的教导老师的教育,就要上学,一学就是十几二十年……
学海无涯,从开始学习的那一刻起,又好像永远不会停止了……
学无止境,一辈子,学习知识,学习智慧,学习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理性。
但是,这个世界上一千种人,就有一千种
幸福。每个人对快乐和幸福的定义是不同的,或许从某种程度上说,理性能获得更过的金钱和利益地位,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在乎金钱荣誉。试想如果违背自己的心情意愿,就算理性的获得了金钱,获得了地位以及成功,没有开心和快乐,这样只是物质上的富裕生活和成功,意义又何在呢?
电影《暖春》,以人间真善美为题材,感人至深。
试想那个老人——爷爷,他在已经收养了一个儿子,并用自己的青春自己毕生的心血养育他成人成家之后,而儿子媳妇并不那么孝顺,自己过着凄苦的生活下,他为什么还要“犯傻”,又把那个小女孩背
回家,后来受那么苦,受那么气,但是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坚持给孩子最好的,还送她上学?
当时背她回家的时候,如果他像在场的那么多人一样,理性一点,他大可以不必管这件事,或许他不管,也有别人来管,但是,他没有犹豫,因为他明白自己的心,知道自己的良知,如果视而不见走人,他违背自己的良知,对不起自己的心……
电影《天下无贼》里,傻根的“傻”确实令人震撼。
刘德华和刘若英是贼,是两头狼。电影的结尾,那个警察对刘若英的谈话,“等孩子长大了,别瞒着他,告诉他他爸爸是干什么的,不丢人……”
简单的一句话语,朴素的三个字“不丢人”,我想这莫过于对刘德华这个角色最高的评价。
刘德华的形象展现在每一个人面前,也同样震撼着每一个读者的心……
电影里,刘若英和刘德华栽了,甚至于刘德华死了这样悲惨的结局,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的后果,如果用理性和感性来给个评价的话,感性。实足的感性。因为感性,因为傻根的天真善良,因为傻根的傻,因为作为一个有着道德良知的人内心深处的顾虑和醒悟……
不得不感叹,有时候一个人选择了行走,其实仅仅只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为了内心的那一声呼唤,他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但是还是有那么人,坚持着自己的坚持,倔强的付出,真诚的追求。他们换来的不是金钱物质的满足,只是内心的心安,只是人生的满足。——
人生的大追求,大满足。
真正的智慧,来自于知人,来自于明白自己的心,了解别人的心,进而会生存会生活。
真正的理智,不是纯粹的感性或是理性,而是二者恰如其分的结合——
一个真正理智智慧的人,不会让一个存理性的头脑占据自己的心,让它变得自私与狭小。
更不会用一颗感性的心,让自己的头脑变得简单,在复杂的现实世界里,一味的感叹世事的悲惨炎凉。
有容得乃大,你
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别人。
如此的感性加理性,如此为人处事原则,才是真,才是善,才是美。
如此的真善美,如此的智慧,才是我的追求……
来自:都昌在线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