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79阅读
  • 12回复

[其他文体]明然||卞毓方:鸟瞰日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335
积分
171381
贡献值
388
都币
2
在线时长: 5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5
我的老家
芗溪乡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9-10
卞毓方:鸟瞰日本
——悦读卞毓方先生的《日本人的真面目》札记
明然(江西·都昌

    那天上午,收到了卞毓方老师在邮箱给我传过来的《日本人的真面目》一书的电子文稿,内心一阵狂喜。兴奋过后,我便立马将她下载到文档,经过一番细心整理之后,随之将其打印成册。
    现实中的我,既从没走出过国门,也没有接触过日本人。对于日本,我是一无所知的。在空荡荡的脑海里,对它仅有的一点记忆,也只是从有关日本人的电影电视和文学作品得来的,还肤浅得很。今天,我有幸提前得到了卞先生这部专门研究日本人的书稿在手,内心的狂喜,自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有了这部书稿,我便可以借助她来了解日本国,了解日本人。这实乃我人生中的一大快事矣!幸甚。
    关起门来,我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来潜心阅读,觉得她留给我的一个整体感觉是:卞毓方老师在鸟瞰日本,通观日本。关于这一点,也就是我为什么给本文取《卞毓方:鸟瞰日本》这么一个名字的缘由。
    细读文本,卞老师选择站在空中去看日本,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更加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卞老师还能够站在地理的意义上,站在历史的深处,站在文化的深层次,站在人性的立场上,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以一以贯之的眼光,来看待眼前的日本国与日本的人民,我觉得这是最最难能可贵的,是实事求是的,是对待事物的客观、平常心态。他既没有以偏概全,更没有以个人的好恶来诱导读者的思维。他这种严谨的学术风格与研究态度,应当是我们时刻要学习的。
为了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日本国形象,让读者尽可能地通过文本去了解日本人,他可以说是用尽了心血,费尽了心机。卞老师先是站在空中,拟或是坐上了宇宙飞船去俯瞰日本,这样俯瞰下来的结果,只是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粗略的,大致的,素描式的日本印象。
    而后,为了让读者能够全面地读懂日本,他不惜花费大量的笔墨,用大量的篇幅,站在地理的意义上,从自然的生存状态切入进去,阐明日本人性格的成因原由,对其民族的先进性和劣根性,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剖析。接着,时刻不停地移动脚下的步履,站在不同的角度与方位,从不同的层次上升到不同的高度,给人们讲述日本深处的历史,还原日本人的原始生活。从文化的深层次着手,结合日本人的生活习性,将一个民族放在整体的观察视角中,逐一加以分析,不遗余力地将日本民众的基本思想体系,完整地奉献在读者的面前。这,恐怕就是卞老师撰写《日本人的真面目》这部书的动机所在吧?
    卞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说,大家要想认识日本,读懂日本,必须要从一口“井”开始。那是一口什么样的井呢?如果我们要想能够完整地看到这口井的全貌,你不站到天上去,那是不行的,是看不见的。所以,卞老师就选择了这么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视角去看日本。
    关于那是一口什么样的井,还是由我来告诉大家吧。那口井,说的是富士山顶上的那座火山口;是太宰治笔下的那朵“雪白的睡莲花”;是卞毓方先生笔下的那“一张豁牙缺齿的裂嘴巴”。其实,那就是一口曾经被我们放弃,也可解释为被我们冷藏,如今不妨再去揭开井盖来瞧瞧,一眼有待于深掘的井。那口井,是一条能够让我们穿越日本的现实,穿透日本的历史,巡行在日本的血管里,摸清日本的生命肌理,进入日本大和民族灵魂深处的甬道。那口井,表述的就是自然、是历史、是人文。只要我们加以大力的挖掘,深入进去,便立马就能触摸到日本人躁动且并不安分的魂灵。对于日本人来说,富士山就是他们不折不扣的文化密码,是他们本土文化的构造起源。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性格,这是跟他们身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分不开的,跟他们的历史割不断的,跟他们的文化扯不清的。故此,日本人的过去和现在,曾经所有的做派,都是毫不例外地撇不开的。
    卞老师首先假富士山着手,在《历史的甬道》一文中,看似漫不经心地随意介绍了一下日本国的自然地理情势,告诉大家,日本是一个有着大小270座火山,占世界上火山总数十分之一的国家。在日本的火山群中,大约有80座火山还是活火山,这又几乎占到了全国火山总数的三分之一。而那些活的火山,就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高地悬在日本人的头上,说不定在哪天就会突然喷发起来,要了日本人的命。再加上那些不请自来的地震、台风、海啸等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给日本人带来了与生俱来的危机感以及如影随形的忧患意识。这就给日本整个民族以后朝“集体意识”的“向死向生”的“根”性形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要素及理论支点。
    卞老师从日本的历史深入进去,一路浅斟慢酌地讲了几件从大汉到隋唐间,以及宋元时期发生在中日两国之间的几个小插曲,还提到了一件日本人把自杀与杀人当成审美艺术,令人震撼的“恶之花”现象,这从另一个侧面向读者就日本国民的“根”性,做了有益的补充和说明。并在《日本,曾是如何惦记中国》一文中,一路从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深处清晰地梳理出来,深刻研究了日本人为什么一直致力于军国主义扩张的深层次原因。这些,即是日本国民“根”性形成的一个要素,更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成长的土壤,是日本文化的核心。
    卞毓方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历史是今天和昨天永无休止的对话”。因为历史是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的,所以,在战争依然是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霹雳手段的今天,不是我们泱泱大中华不够豁达大气,而是我们在总结过去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不得不时时记住,要跟日本翻翻旧账,常常敲打敲打。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高度警惕,以防重蹈过去的覆辙。故此,卞先生如是说,他希望今天的历史学者,能够站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之上,不啻从荻生徂徕、中江兆民的论断,以及丰臣秀吉的悲鸣切入,在厘清战时责任、战后责任的同时,一并着力探讨战前责任。不妨就思想是文化的核心,不清除对外扩张、殖民的思想基础,就无法从根上刨去日本人穷兵黩武、封豕长蛇的“恶之花”现象。
    通读《日本人的真面目》这部书,带给我一个尤为强烈且尤为清晰的印象就是,日本是一个是非不分的国家,一个缺少正义感的国家。难怪当年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在美国国会作证时就说:“日本人的精神年龄只有十二岁”。
    这一切,我们都可以从卞老师着墨日本人《怨灵信仰》的一文中读得出来。通过对“怨灵”事件的剖析,读者不难发现日本人有一种很可笑的生死观:“生前诚可憎,死后皆可爱。”在日本人看来,不管是谁,也不管那个人是贤是愚,是好是歹,是忠是奸,是善是恶,只要他的生命一旦被划上了句号,就都能立马成佛,亦即是“死即是佛”的过程。这就完全背离了人世间的道义,没有了关于“是非”的评判标准,这也就难怪日本人在二战后,竟然将甲级战犯供奉在靖国神社里,这不就是日本没有是非评判标准的体现?难怪在外人眼里,总是让人读不懂日本,摸不透日本。这也就难怪会出现日本投降时,民众前一刻还向天皇信誓旦旦地效忠,而转眼便兴高采烈地挥舞着手中的彩旗去港口迎接麦克阿瑟将军的到来的可笑场面与情形。由此看,日本人的“忠”,只是一个游离的,没有内核的“忠”,是一个缺少灵魂的“忠”。这也就难怪麦克阿瑟将军曾经说,日本人的精神年龄,只有十二岁。
    当然,除了以上的这些,我觉得日本人的身上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优点,这是我们不仅不能忽视的,而是应该积极汲取的。通观日本的历史,自汉唐以来,日本能自发自觉地师从中国,积极引进东方先进的文化并加以利用,这是毋庸讳言,值得肯定的;自从国门被美国的黑船洞开以后,日本便迅速地脱亚入欧,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等等,为日后的强大奠定了基础。再譬如,日本人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日本人崇尚职业的敬业精神,日本人高质量的个人素养培育,都是值得我们国人很好地学习的。
    纵观《日本人的真面目》这部书,就正如卞毓方老师告诉我们的那样,中国和日本,虽然属于同文,是同一种文化源流,但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这两千年一路跑下来,彼此间的差距,已经是越拉越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文化的磊落洒脱在于不拘小节,而日本文化的精致缜密在于细节为王。从我们国人的不拘小节来看,可以读出其中的“心之大、志之广、气之豪”。假若以日本人的细节为王来读进去,则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日本人的“心之细、意之存、念之坚”。这就难怪卞老师会在书中发自内心地感叹道,中日两国,若能互取其长,补己之短,多好。
    因此,我们真的可以这么说:日本,是一味药,一味真正药性猛烈的药。
初识卞老师,是2012年12月26日那天。那天,我参加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一次文学盛会。于会议间隙,便分别请卞毓方老师以及林飞、周明、汪兆骞、王宗仁、樊东屏、张继炼等先生给《鄱阳湖文学》杂志题写赠语,卞老师在接过我递给他的日记本后,略微凝思,龙飞凤舞地写下了“无我梦中”四个遒劲大字。这四个字,一直激励我在探索鄱阳湖文学的路上努力前行,给予我无形的源动力。
    以前,我只知道卞毓方老师是一个学者型的作家,散文大家。今天,我通过对《日本人的真面目》这部书的阅读与领悟,仿佛让我读出了一个与之前不一样卞毓方。老师他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身具文学情怀的散文大家,同时,还是一个身具无上智慧与悲悯情怀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卞老师所站立的高度,跟常人比较起来,真的就是不一样,他在以一个国际战略家的眼光,审慎地看待面前的日本;用一个国际战略家的思维,探索当代日本前行的路途。《日本人的真面目》,这部新书的横空出世,无疑为读者更好地认清日本人的真面目,认识一个真正的日本,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快车道,给读者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

    故此,在我的意念深处,竟贸贸然地窜出了这么一个念头:卞老师,他是站在太空,鸟瞰日本,研究日本啊!
    是的。卞毓方:鸟瞰日本。

    卞毓方简介:

    卞毓方: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系专业。记者、教授、作家。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文学硕士。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5年以来致力于散文创作。他的作品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其风格如黄钟大吕,熔神奇、瑰丽、嶙峋于一炉,长歌当啸,独树一帜。
    他的散文自有特点,国学大师季羡林称之为“意匠经营”的代表人物。其散文集《岁月游虹》、《雪冠》、《煌煌上庠》、《长歌当啸》、《妩媚得风流》等分别由作家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1998年、1999年两次荣登中国散文排行榜榜首与第二名,1999年起连续两年多在《十月》开设散文专栏,2002年与著名作家季羡林、林非、贾平凹、余秋雨、王充闾、曹文轩荣登首届北京大学中国散文论坛。



2条评分积分+276
鄱阳湖 积分 +151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6-09-11
好好活着 积分 +125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2016-09-10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2586
积分
19232
贡献值
8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800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5-17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9-10

   抛开民族意识,单从人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话,认同楼主的观点。道出了一个本质:就是[根]。
   好战是政治家从民族的高度,为民族争利益的野心。任何国家都一样,就看政治家的远见、胆量、实力——够不够。否则民族解放,民族独立无从谈起。要么就象伟人毛主席说的: 解放全人类,环球从此凉热。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会扯到爱不爱国的问题。所以我们只是说人的问题和根性的问题,毕竟国家是靠人来组成,不管认与不认,我们的这一代人的民族劣根性是改不了的,希望要看下一代,从我们的教育产业化,国家不是用心去培养国民,和现在主打的一代人普遍素养来看恐怕只能呵呵!
   日本基本是传承了我们盛唐时代人文,台湾也一样,没多大变动。如果对一个不了解日本的历史,不从日本的文学作品中去透析,从鸟瞰的广角去看待,靠他人讲一讲是改变不了什么,说不定戴上一个汉奸的帽子也未定。
   长他人志气本来犯忌,我理解楼主的良苦用心。我本来就嘴欠,不怕得罪人,如果让我来把根性做个点评,智者少数人除外,就普众来说,就是:一个是靠脑力劳动,一个是靠体力劳动之间的区别,如此而已。

发帖
22338
积分
454156
贡献值
792
都币
12
在线时长: 6032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9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09-10
加分专用:支持在线分享精神。

发帖
1335
积分
171381
贡献值
388
都币
2
在线时长: 5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5
我的老家
芗溪乡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6-09-10
呵呵,你没读《日本人的真面目》一书,是不知书中所述的,仅凭对我文字的阅读,无异于隔靴搔痒,不得其要了。谢谢你的信任,待那书上架后可网购一阅,定会有收获的。

发帖
2586
积分
19232
贡献值
8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800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5-17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6-09-10
呵呵!日本的文学作品在没有电脑的时代读过一些。从侧面也知道一点。

发帖
2586
积分
19232
贡献值
8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800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5-17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6-09-10

发帖
2586
积分
19232
贡献值
8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800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5-17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6-09-10
等你全了解以后就会变成鲁迅或孙中山先生,他们对日本的文化太了解啦,都想唤醒国人。呵呵!肯定是做不到但想法一定有。

发帖
1335
积分
171381
贡献值
388
都币
2
在线时长: 5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5
我的老家
芗溪乡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6-09-11
回 风雨同行2016 的帖子
风雨同行2016:   抛开民族意识,单从人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话,认同楼主的观点。道出了一个本质:就是[根]。
   好战是政治家从民族的高度,为民族争利益的野心。任何国家都一样,就看政治家的远见、胆量、实力——够不够。否则民族解放,民族独立无从谈起。要么就象伟人毛主 .. (2016-09-10 20:32)

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他自身的劣根性,中国不例外,日本也不例外,包括美国、俄罗斯等等,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例外。所谓的劣根性,并不是指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而是指人在自然的生活状态中逐步凸显出来的弱点。


发帖
2586
积分
19232
贡献值
84
都币
0
在线时长: 1800小时
注册时间: 2016-05-17
我的老家
北山乡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6-09-11
鲁迅先生和孙中山先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用笔杆、一个用行动。事实证明用笔杆没鸟用,行动才能证明。
有句名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用在地球村落也一样,那个家族的族谱对外姓而言你给他都不要。所谓文学无国界同样适合,唱赞歌的作品别家不会译过去,就象我们的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大师,国人都在愤他:下流粗俗,丢国人脸都丢到国外,什么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写些烂事也能成大师就一汉奸。因为他有真实的一面所以别人才认同,因为那是别人给的奖,和文字功底关系不占主要,台湾的李大师也是一样,和影界的张导也是一样。

发帖
1335
积分
171381
贡献值
388
都币
2
在线时长: 5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5
我的老家
芗溪乡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6-09-11

这是2012年11月26日,卞毓方老师给《鄱阳湖文学》杂志的赠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