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从字的结构来看是由两个“匕”字组成,而“匕”是变体的人字。因此,比的字义便是由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而生发的。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很自然的就有一个较量,如高矮.胖瘦.老少.美丑等等,是故,比的本义就是比较。
那么比较是怎么发生的呢?人有两只眼睛,比较的发生也就自然而然。它是否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呢?答曰:是的。比较必须是两个毗邻的事物,或两宗熟悉的事件。隔着天边地远的事物,比较就失去真切的意义,不熟悉的两宗事件,也就无法比较。因此,比有就近性,就熟性。要补充说明的是,比较也是人类特有的属性,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分别心。人在分别不同事物并加以比较的过程中,渐次把握了不同事物的不同属性,以及不同事物的相似性,后者是人类语言学中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产生的根源。由此可见,只要是人,就不可能不比。
俗语所说,不看不比,沾沾自喜,不是说人可以摆脱比较,而是说人可以有意识地回避同人(高人)比较,以免相行见拙,从而为自己营造一个自娱自乐的环境。其实,这是自欺欺人之说。大凡生活在人群中的人,,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同人发生比较,回避往往是心虚胆怯的表现。勇者敢于正视比较,智者上下前后比较。人比人活不成或人比人气死人,表明说话者只知向上向前比较,如此比较岂有不乱方寸之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中更有强中手,谁感妄称老子天下第一?既然无人敢称,那又何苦跟自己过不去,非要成为人上人,非要住到天外天,非要做强中强手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才是得其环中的方法。知不足才有追求的动力,知有余才不致妄自菲薄。时代发展到今天,物质生活可以说已经很丰富了,可是人们还不满足,还觉得欠缺,原因在于比较,并且人们总习惯于横向比较,如某人有权有势,某人有宝马豪宅,还有大笔存款,某单位福利很高,某部门工作轻松惬意等等。这种横向比较是很不明智的,因为作这种比较的人,潜意识里在希求天下的美事都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可能吗?明智的比较便是纵向比较,亦即同过去的生活比较,如此一来,你就会感觉到今天的生活赛过先前地主老爷的生活,就连前朝皇帝没有享受过的东西你都享受过了,于是你便心安理得,就不再怨天尤人,就会笑度人生。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比较都是相对而言的,因此通过一次比较,然后下绝对的结论,都是不懂辩证法的人所为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如果一次比较所得出的结论对自己有害,那你完全有权利通过第二次或第三次比较得出对自己有利的结论。再说人是活的,结论是死的,活着的人,永远不当被死东西约束。这才是我们对比较得出的结论所应持有的态度。
总之,生当为人,比长较短,在所难免,关键在于要有一个中正平和的心态。有了这个心态,就不因己之长而悻悻自好,因己之短而气馁心灰,长无非是此时此地与此对象比较而言,换作彼时彼地与彼对象比较就不一定了,短也亦然。从另一个视角来看,由比较得来的他人之长,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榜样;他人之短,恰好是我们应当规避的地方。这样的比较才是积极的,有建设性的 ,于人也是有益的。一物比来己物差,则是消极的有害的比较,它会破坏人们的良好心态,使人陷入自卑自怜的泥潭不能自拔。永远不要沾染这种比较,它会使鲜活的生命黯然失色!
还有一种比较值得我们效法,那就是撇开人的自然属性,而专注人的社会属性的比较,即不比个人享受而比对社会的贡献。经验告诉我们:比享受使人意志消沉,比贡献让人神彩飞扬。这是切实之谈。我们何防作这种比较,它将成就我们的伟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