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塘米粑
作者----阿义-----作2012年
提起土塘的米粑《也叫清明粑》我就馋得快要流口水了:刚出锅的土塘米粑,白白的软软的,香喷喷,热腾腾,咬一口,大蒜的清香夹杂着腌肉特有的香味,妙不可言……对于土塘米粑,土塘人大多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上海知青也偏好土塘米粑了。
土塘的米粑,土塘人也叫清明粑,其实叫米饺更合适。通常的饺子是面粉做皮,叫做面饺;而土塘人的清明粑是用米粉做皮,故称米饺。只不过比面饺要大,要厚实些。也许是土塘人的祖先们从北方迁徙到南方后,想吃饺子了,便就地取材,用南方盛产的大米粉做饺子皮,这便有了土塘米饺——清明粑了。
记得在土塘插队的岁月里,每年清明节前一二天,土塘的老表们家家户户便开始做米粑了。大致的程序是:先淘好米,浸涨后沥干,再在大锅里翻炒至半熟(外表微微泛黄为佳),然后用石磨磨成粉。磨好的米粉用热开水调和,不断地揉,象揉面团一样,越揉越有黏性,越揉越有筋道。米粉和好后,粑好不好吃,关键在馅。土塘人的清明粑好吃也就好吃在这馅上。
土塘米粑用的馅,首推的当是大蒜腌肉馅。土塘大蒜是有名的名列全国七大名蒜之首的紫皮蒜,具有“种皮紫红、肉质洁白、香味久长、辛味浓郁、闻味强劲”的特点,生长期长,季节晚,清明时节正当季。为什么叫腌肉,而不称作腊肉呢?也是因为土塘腌肉有别于南方其他地方的腊肉。土塘人习惯在年关时宰杀年猪,不象其他地方在年前一二个月就开始在干爽的冬季制作腊肉、香肠之类。春节前后就立春了,腌肉没有好天气就晒不成腊肉,所以土塘人就干脆把腌肉放在盐坛里不起坛,一直用盐腌着。到清明节时已腌制了二三个月了,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低。按现代养生理论认为:腌制食品亚硝酸盐含量高,多吃容易致癌。但土塘人祖祖辈辈都这样吃,也许正是因为腌制时间长才食用的缘故吧。其次是萝卜丝腌肉馅的、萝卜丝掺干红辣椒末馅的、韭菜馅的(那种纯正原生态的韭菜)、干豆角馅的、干腌菜腌肉馅的。
土塘米粑的主角是各种馅的米饺,土塘人也把这种米饺叫做“饺儿粑”(“饺儿粑”是土塘方言中唯一带儿化韵的词,这或许也蕴藏着某种历史的印记)。粑蒸熟了,老表们用蓝边碗盛好一碗送到我们上海知青集体户,给我们先尝尝,在那插队清贫的年代里,土塘米粑确能让我们饱饱地美餐一顿了。
如今已有几十年没吃过土塘米粑了。
我至今难忘土塘米粑的那香味,或许是因为可能和她一起同吃过一碗土塘米粑,或许蕴涵着一种情愫,一种记忆,一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