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与古诗
编者:王芫
梅雨是指初夏产生于江淮流域雨期较长的连绵阴雨天气。梅雨时节,天气就变得阴沉沉的,雨淅沥地下个不停,多雨易于生霉,谓霉雨。又因为此时,正式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所以又雅称为黄梅雨。
相传有这么一个诗话。两位秀才闲聊,一位说黄梅时节多雨,所以古人有句诗"黄梅时节家家雨",一位说,不然,古人也有句诗"梅子黄时目目晴"。两人争执不己,只好请官府判断。县太爷颇有才情,他说,你们两人不要再争,都对,也都不对,因为古人还有句诗"熟梅天气半阴晴"。这三句诗都在《千家诗》里。
第一首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闭敲棋子落灯花。
第二首是曾纾的《三衢道中》诗: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第三首是戴复古《夏日》诗: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以上三首诗反映黄梅雨时节,天气乍阴乍睛现象。
同时在古诗中也反映出我国梅雨的分布、时间。梅雨时期在我国各地出现时间迟早不一样。根据统计,正常年份,闽浙一带大致是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也就是在春末夏初。
唐代柳宗元《梅雨》诗:
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
秋深楚猿深,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化尽,非为帝京尘。
柳宗元写这首诗时在广西柳州,小春即农历三月。
杜甫《梅雨》诗: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茅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迥。
杜甫当时在四川成都,诗中所说的"南京"不是指江苏南京,而是指成都,成都梅雨时值农历四月。
关于这二首诗梅雨时值不同,《庚溪诗话》指出:"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谓之黄梅雨。然少陵诗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是蜀中梅雨,乃在四月也。及读柳子厚诗云:“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此子厚在岑外诗,是南粤,梅雨,又在春矣。盖时候所至,早晚不同耶。
陆游也有一首《梅雨》诗:
丝丝梅子熟时雨,漠漠楝花开后塞。
剩采芸香群书蠹,旋舂麦耖续家餐。
陆游时在家乡芸花在夏季开花,所以江浙梅雨正值初夏。
宋代苏轼《舶风》一诗,不仅描写梅雨,而且还把梅雨物候季节现象与季风联系起来。诗前还有并引:
吴中梅雨既过,飒然清风弥旬,岁岁如此,湖人谓之舶趠风,是时海舶初回,云此风自海上与舶俱至云尔。
三旬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
惊飘蔌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
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
苏轼写这首诗时在浙江湖州一带,三旬是夏至节后十五天,即江浙一带梅雨是在农历五月结束。从以上诗人咏梅雨诗知道,我国梅雨在春夏之交的农历三、四五月,并且由南而北渐渐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