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84阅读
  • 49回复

都昌笑话集锦(待续,希望网友跟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4515
积分
97592
贡献值
6
都币
0
在线时长: 4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3-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都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笑话,本人整理了周溪西源一带以及与都昌有关的一些笑话,与大家分享。欢迎各位把自己知道的笑话在后面跟帖,有机会能出本都昌笑话集就更好了。先上几篇,慢慢在后面更新。


 


 


正吉留麦种


正吉是周溪有名的叫化子。正吉人长得牛高马大,头扎一条洋布手巾,腰上缠一根粗布腰带,手捧一只又大又深的洋瓷大碗,碗把上吊一双雕刻有花纹的粗长的筷子,腋下夹一杆挂满红布片的打狗棒,俨然丐帮的帮主。


正吉年少时是村里有名的大力士,曾与当地有名的打师曹达交比过力,单手举八仙桌,达交稍逊。可正吉有力不用,皆因一个“懒”字。


正吉父亲在时,家里还算殷实。正吉父亲是个船夫,跟村里人合伙置了一条“罗汉船”跑长江,常年在外。正吉母亲去世后,家里的一点薄田就留给了正吉。可正吉好吃懒做,田里常常是一片荒芜。


却说,这年到了麦收时节,村民都在麦场上打麦子打得火热,一颗颗麦子饱满玉润的,村民们还打平伙,煮了一大锅手擀面,一个个吃得饱嗝连连。正吉看在眼里,谗在心里。村民曹明纪就给了正吉一升麦子,说,你留着做种吧,到冬下种了,明年也可以擀面吃。正吉欣然收下,小心地用布袋装了,放入了木柜里。没过几天,正吉老想着村民在麦场上吃手擀面的情景,感觉手擀面的清香就在他鼻子边飘呀飘的,正吉就情不自禁地到木柜里取出那升麦种,犹犹豫豫地打了半天肚官私,终于“谗”字占了上风,把麦种到磨房麿成了粉,正吉就勒实吃了一顿手擀面。


到了冬种时节,明纪就催正吉种麦子,正吉面红地说,叔啊,麦子让我擀了面。明纪只好对他摇摇头。


第二年麦收时,村民又在麦场上打麦子。


正吉来到明纪面前,说,叔啊,今年再给我一点麦种好么?


明纪说,怕你又擀了面吃。


正吉说,今年一定不会的。


明纪说,为什么?你是又懒又谗,那麦种还能留得到冬下?


正吉说,我晓得我懒,所以今年我就利用我这个懒。今年你就给我没打下麦子的麦穗子,我就是再想吃擀面,也不愿意打麦子,这麦种今年一定能留下。


明纪看正吉如此心诚,就给了正吉半捆带麦穗的麦杆。


正吉抱着麦杆一回家,就把麦杆往屋角一摆就再也不管了。正吉也有过几次想吃手擀面,可是看到屋角那捆麦杆,就打消了念头:把那梱麦杆变成擀面真不是三两下的事!正吉渐渐地遗忘了那梱麦杆。


很快又到了冬种时节。明纪又来催正吉种麦子。正吉从屋角抱出那梱麦杆,到门口一看,顿时傻眼了,麦穗上哪里还有麦子,全被老鼠吃光了!


明纪说,我的天老子啊,你要把麦穗摘下,然后吊到屋梁上啊!


正吉说,叔啊,那也太麻烦了吧?你晓得我懒啊!

intermapper中文官方网站
 

发帖
4515
积分
97592
贡献值
6
都币
0
在线时长: 4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3-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1-15
 

正吉娘留剩饭


正吉之所以会成为叫化子,与他的母亲是有很大关系的,正吉母亲脑子不太好,正吉从小没受到什么教养,都昌有句古话:“爷孬一个,娘孬一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正吉父亲长年在外跑船,每次出门时总要给正吉母亲许多交待,正吉母亲倒是都能记下,可同时也会生出许多笑话。


正吉父亲的船每年都要去鄱阳湖的南山洲上打一次湖草,给村民做种田的肥料。去一次都要十天半月的。这天临行前,正吉父亲又交待正吉母亲,比如田地要怎么种,人情世故上的桃情李答等,最后说到做饭打米上来。正吉父亲在家时,都是他做饭,因为正吉母亲做饭不会打米,不是打多了就是打少了。少了大家都吃不饱,多了正吉母亲都会倒掉,太浪费。正吉父亲拿出特地做好的一个半升筒,对她说,这是一个半升筒,你一餐就打一升米,能吃下就更好,剩下的就用饭盆装了,千万莫倒了。正吉母亲一个劲地点头,只说记得记得。


一晃半月过去了。正吉父亲打草回来了。


正吉父亲在厨房掀开饭盆盖,一股酸臭味扑鼻而来。他认真一看,天啊,是满满的一盆剩饭。那盆子最下面的剩饭早就馊臭了,透出一股难闻的味道,可表面的饭还是新新鲜鲜的。分明是刚倒进去的。


正吉父亲气得跳脚,拖来正吉母亲一顿猛抽,天啊,你如何不去死?这么多剩饭怎么不吃呢?


正吉母亲一脸委屈地说,你不是叫我把剩下的饭装在饭盆里吗?怎么又做错啊?

后来,周溪人常笑话一个人说:你呀,就是正吉的娘,教什么曲,就知唱什么曲,没一点随机应变;或者说,你呀,跟正吉娘一样,踢一脚就只滚一脚。各位该知道这是说怎么的人了。

发帖
4515
积分
97592
贡献值
6
都币
0
在线时长: 4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3-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1-15
 

少不得一万人马


周溪箬堑是有名的渔村,箬堑人以扯“大网”为主。一张“大网”长的有上千米,两头各十余人把大网从湖中心往岸上拉拢,网中的大鱼小鱼、虾公鳖屑全部收入网中,多时一网能收几千斤鱼。周溪人说做某件事时间还早不用急,往往用一句歇后语:“箬堑人扯大网,工夫在腰头。”可见箬堑在周溪的名气。在这里我给大家说说箬堑一位“三国迷”的故事。


箬堑人一张大网常配二十余人,其中以扯网的人最多,扯网只要有力气就可以参与,而最好的工种是卖鱼。卖鱼只要二到三人,工资高不说,还能存点私房。卖鱼不是人人都会的,要能说会道。都昌人说喜欢说话的人见着石头也能说上话来,说会说话的人能把水说成油点灯。卖鱼要的就是这两种人。可这“三国迷”并不是光凭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弄到卖鱼这个工种的,而是因为他太懂《三国演义》这部小说。


大网扯上了岸,大家把鱼清理好,装进鱼盆,卖鱼的就各自一担担挑着走村窜户去卖,而扯网的则继续下网。“三国迷”不象人家一路走一路叫,而是直奔人多的地方。人们大多都认识他,见他挑了鱼过来,就先听他讲一段《三国演义》的故事,讲到精彩处就嘎然而止,然后大家就你一斤我一斤地称他的鱼。他讲《三国演义 》每次都是讲一段,绝不多讲,故事常能引人入胜,最后卖个关子,明天再讲。任凭人家怎么说,他都坚持这个原则,他说,不行啊,还是卖鱼要紧,再讲鱼就要坏了。然后奔一下目标。


这天,“三国迷”挑着鱼盆来到一老地方,远远地看到一群人在一棵大树下乘凉聊天。当他走近时猛听到一句“曹操八十二万人马下江南”。


“三国迷”赶紧冲了过去,说,不是八十二万,是八十三万。


人群中有人说,是八十二万,我从没听说过八十三万。


“三国迷”就坐下来说,你们不用跟我争,听我从头到尾跟你们说来。


 “三国迷”于是就从曹操被拜骑都尉,与卢植等人大破黄巾军开始,一直讲到“陈留起兵”;又从“挟天子以令诸侯”讲到“官渡之战”。等讲到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时,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了。直说得众人心服口服。


人群中有人大声说,现在大家都来买鱼啊!“三国迷”这才想到今天的鱼还没开称。当他低头看鱼盆时,一下傻了眼,一担鱼全坏了。


大家都说,哎,可惜鱼坏了。


“三国迷”说,鱼坏了倒是小事,少了一万人马却是大事。

“三国迷”挑着一担坏鱼走了,后面传来一阵哈哈的笑声。

发帖
4515
积分
97592
贡献值
6
都币
0
在线时长: 4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3-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1-15
 

张家垅人打野鸡


张家垅山多,山上多野鸡、野兔等,村里有很多人都置了鸟铳,常常有人从山上拎着野鸡、野兔回家来改善伙食。村里有一人,经不起这些野味的诱惑,也置了一杆鸟铳,慢慢地竟上了瘾。


从此,这人有事没事经常提着鸟铳到山上转。可每次枪响过后,猎物总是跑得无影无踪,野鸡毛,兔子毛都见不到一根。跟他同行的人都嘲笑他,你这个瞎子,总是把我们的野鸡野兔打跑了,害得我们都没得打,你的铳还不如拿去烧火。说得他面红耳赤的。他就灰了心,把鸟铳收了,心想不打了罢。


却说这天,他正在地里锄草,感觉前面的茶叶丛里有什么东西晃动了一下,他认真一看,兴奋得不得了,原来茶叶丛里有一只野鸡窝,有一只野鸡正在里面静静地抱蛋。他轻手细脚地摸近茶叶丛,伸手进去,竟一下按住了那只野鸡。一个想法忽然在他脑里形成。他找来一根禾杆绳把野鸡系好在茶丛蔸下,然后回家去了。


他回家取出好久没用的鸟铳,跟村里人说,看我去讨把“菜”来。


村里人说,莫吹牛罢,我们还从未看到你打到过什么东西。


他说,这次一定打只野鸡来。


他来到茶丛蔸边,举起枪慢慢地瞄准了那只野鸡,心想这回总算打到一只野鸡了。只听“呯”的一声响,那只野鸡竟“扑腾”一声飞走了。他愕了半天才回过神来,走到茶丛蔸下一看,原来他一枪打断了禾杆绳。


他沮丧地回到村里,村里人问他,打到了么?


只听他叹了一口气,用大拇指与食指比划着说,哎,这回呀,就差一米粒儿。


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从此,“张家垅人打野鸡,就差一米粒”这句歇后语,就在周溪传开了。


发帖
139758
积分
10172870
贡献值
33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767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02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9-11-15
涛兄能够把都昌本土的笑话整理出来,真是有心了,感谢!

发帖
2056
积分
148859
贡献值
0
都币
20
在线时长: 444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8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1-15
一笑而过!

发帖
4515
积分
97592
贡献值
6
都币
0
在线时长: 4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3-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1-16
谢谢湖兄。都昌本土文化可以说是非常广博,从某一方面挖掘都昌的本土文化,是我一个小小的心愿。愿能得到更多网友的支持。

发帖
4515
积分
97592
贡献值
6
都币
0
在线时长: 4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3-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1-16
谢谢楼上美女的支持!

发帖
2399
积分
44308
贡献值
-5
都币
10
在线时长: 3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06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11-16

涛哥,这些故事,让咱大开眼界啊`


 


我小时候听本土笑话还真不多``


 


而且像我们地方的谚语来的笑话更没听过,,


 


谢谢涛哥``


发帖
4515
积分
97592
贡献值
6
都币
0
在线时长: 4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9-03-31
我的老家
周溪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11-16
回复:(rose-ping)涛哥,这些故事,让咱大开眼界啊`...
谢谢虫子!我想不光周溪有这谚语,其他地方肯定也有,每个谚语背后都应有一个故事,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挖掘出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