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昌在线-他山之石拜读完所载全部(不知是否是全文?),想说几句,聊表寸心。
真正的乡土文化,扑面而来的是那股夹杂着水草味的鄱湖原生态。
能这么深入挖掘都昌最大众、最草根的文化,杨老是作出重大贡献的第一人!
向他学习,希望有后来人,继续把这种鲜活水灵的都昌草根文化和经世致用的都昌风格发扬下去。
草根来于阡陌,在纵横中捭阖我们“三山六水一分田”鄱湖滨岸乡村的耕读、挂帆争流的全景图。
拜读完毕,深深地打动了靠鄱湖水草养育的一条针宫鱼(kevan_duan)。
其实想到了很多,整理挖掘原生态的都昌乡土文化,特别是充满生活气息的鄱湖草根的生态图,需要我们做更大的努力,
姑且说是都昌生活志史一点不为过,杨先生写了大约是民国至改革开放时期“曲家湾村”的浮世人生。
从行文中读出来,曲家湾估计在都昌的西湖地区(靠近西源-万户这一带)主观猜测的,可能不准,如果李老师能更详细的给与明示,不胜感激。
这个地区的语言和文化生态,特别是宗族观念、滨湖文化气息特别浓厚,生存条件艰苦,像鄱湖的一叶扁舟,随风荡涤,漂泊无定!
比较远离仕文化和官文化,而接近于草莽江湖义气,典型的船老大风范。正如杨先生的考证,因特定的历史和地理的局限,注定是这样。
不过唯一出路就是登科及第,而又忧患有加,没有完整的图强和生生不息向上的连接,总是断断续续,就像隔一个时期的洪水一样,将已经沉淀下来的优势荡涤得一无所有。。。。。。
所以说,都昌地区永远也成为不了某种中心,她在版图和大框架中,扮演不了重要角色。
但如果鄱阳湖的深度开发及交通的贯通及中部崛起政策的支持和东部产业的后移,可能会让都昌有一次难有的机会。
牺牲环境的代价和百姓的土地利益换取市场的繁荣,反而会破坏这个地区的平衡,也载不动这份沉重的历史回望。
杨先生的种种探求和历史价值观的思索及对未来的展望和铺陈的尝试,给我们叩开一扇自问之门,留给我们的也是永远的拷问!
难得读到这样真正写自己,真正问自己的文章,都昌的土地本就有自己的东西,这才是我们与其他地区不同的东西,孰优孰劣?
光大应该光大的,唾弃那些不合时宜、不符合人性的,期来者犹可追。历史总要有些连贯和顺承。
可能是对都昌那段历史的口身言传,读杨先生的内容,觉得可亲,好像就是我们村、我们身边叔公、叔伯他们的生活痕迹。
也可是祖辈、父辈曾经受过的那些遭遇,难得而操切地过完了他们的灵魂孤独和苦难的岁月。
让我们从头来审视自己时,总觉得处处是那么的矛盾,可能前20年烙下了深深的鄱湖印记,自走出都昌那一刻到现今被京都和中原文化侵蚀得斑驳陆离
自然容易有碰撞、冲突,甚至是心灵的撕离。慢慢开始皈依更真切平凡的自己,也即本性的东西,因为那些是不受环境和文化影响的东西,就是真性情。
平淡、平凡,这个世界就会生出更多的美来,但底肥从来都是鄱湖那冬天返田的烂泥,一切关于鄱湖的沉淀全在此了。。。。。。
2009-11-7 于寓中 kevan d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