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都昌的薯有三种:
第一种是黄皮黄心(或者黄皮红心的),我们那里叫黄心薯或南瓜薯,生吃很脆很甜。估计是外来的,因为八十年代好像这种薯种得不普遍,九十年代以后,很多地方种这种薯,这是我的感觉,可能是错觉。
第二种是wuping照片上的薯,这种薯如果是结实的土地种出来就是wuping说的淀粉含量较高的红皮且煮熟后“干梅个”的薯(我们那里叫它“梅”薯,煮熟后,皮一般都会裂开,很甜,里面的淀粉很多,因为淀粉多,感觉“干梅个”,吃起来很口干),如果是沙地或沙质土壤种出来薯皮就会变成黄中略泛白的“泡薯”(我那里把它叫“泡”薯,生吃起来比红皮“干梅个”薯脆一些。水分多一些。煮熟了里面是黄颜色,很软,所以叫“泡”薯,而且淀粉含量没红皮“干梅个”薯多。“泡薯”是相对于“梅”薯而言的。)。这种薯在都昌最多,应该算正宗的都昌本地红薯。
还有一种叫爱国薯(可能很多二十来岁及以下的后生不知道这个称呼),就是表皮非常红、心非常白的薯。这种薯表皮的颜色红得很均匀,比第二种所谓的本地红薯颜色红得多,而且表皮上有很细的纹理。里面的心像雪一样白,白得也很均匀,也没有什么薯浆(第一种薯和第二种薯都有明显的薯浆),吃起来又甜又脆,很像水果。小时候我奶奶告诉我,那叫爱国薯,我家里以前也种过一些,这种薯一般都生吃,熟的我还没吃过。因为一碰到这种薯,一般都会马上吃了,不留时间去把它弄熟了再吃。记得八十年代上小学时,有些同学会带着爱国薯去学校,大家见了,就抢着要分吃。我一个同学家里种了很多这种薯,我们去他家玩时,在他家大厅角落的薯堆里(这堆薯是本地薯和爱国薯的杂烩。那时候薯挖出来没多少天,天还没那么冷,还没入薯窖或薯洞。不然就得趁着他的爸妈不在家,打着手电到他家薯窖里找了。)找爱国薯吃,因为光线不好,所以要拿在手里慢慢比对(薯皮湿的时候很容易辨认这两种薯,皮更红的且有纹理的是爱国薯,可是皮干了后颜色和纹理就不明显了,辨认起来就得费点工夫了,容易弄错。),当发现了爱国薯时大家都兴奋得大叫,洗也不洗,将皮上的沙土掸掸干净就那样生着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