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帖
- 22386
- 积分
- 454606
- 贡献值
- 797
- 都币
- 12
在线时长: 6040小时
|
电话响起。 “余老师,我已向那家账户转入500 元,请叫他查收”。 “好的,谢谢!” “余老师,请叫他不要整天给我打电话,好像我欠他钱似的,一天十几个电话说要钱,我也要生活和工作啊,弄得我好烦”。 “哦,不好意思,请原谅他吧,也许他把你当作一根救命的稻草,我会叮嘱他,叫他以后少给你打电话,有事直接找我联系”。 在一次走访中,这位爱心人士看到这家的困境,夫妻俩都是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靠政府的低保救助维持生计,三个孩子在读初中或小学,过年为买五斤年肉都发愁。 这家的艰难处境令他忧心忡忡,当时就要把身上仅有的一百元捐给他,新年过后,为这家转账了三千元。 其实这位爱心人士并不富有,因为强烈的同情心,常为一些不幸者奔波。 有一个晚上夜已很深了,手机响起。 “余老师,我今天找了这边的老乡商会,向会长反映了那家的具体情况,希望能得到商会提供些帮助”。 “好啊,辛苦你了!” “可是这商会会长显得很冷漠,说需要救助的人太多,他们也管不了,对我似乎一种异样的眼光,我现在都觉得自己有点另类了,他们也不想想,当自己处在困境时,也想得到别人的帮助”。 “做公益,要保持平常心,人家不想提供帮助是件非常正常的事,你已经尽力了,已经足够了,谢谢你!”。 当他通过都昌在线看到一对姐妹为了挽救母亲生命发出的求助信后,内心难以平静,找到谋生的城市的老乡商会,吃了闭门羹后,向我倾诉。 今晚他的电话再次响起,说邀请到一位爱心老板一同去看望这位母亲,并提供点帮助,大约明晚十点钟到。 这位大爷,已记不清第几次,有时通过电话,有时直接找到家里。 “余老师,我在银行里查了,那笔钱还没转过来,麻烦你帮我看看”。 “好的,我也没什么办法,但我会再给帮助你的人发信息提醒他”。 大爷又怀着失望的心情回去了。这位大爷,儿子双目失明,去年帮他申请了一公益组织的救助,今年其他救助对象都收到了援助人银行的转账,唯独他的还没收到,我也通过QQ 发过信息提醒,最后一次援助人说转账退回,我再核实账号给对方,但从此没有得到回复。 我只能提醒,不可能催促,援助是一种自愿行为,或许他有他的忙碌,帮助与被帮助,也是一种缘分。 这位兄弟,刚过四十,家境贫寒,靠在附近做泥工维持生计,妻子瘫痪,靠双拐移步,一岁半的儿子,患先天性心脏病,哭时脸色发紫,到南昌检查,南昌儿童医院建议到上海同济儿科做手术,费用要几十万元。 在南昌他也找到一公益组织,说最多只能援助四万元,且必须是在南昌本地治疗。他听说附近有一同样患心脏病的孩子,得到那公益组织的救助,已送往上海治疗。这个信息燃起了他心中的希望,提着一大壶菜油到我家,我能做的,只能网上发帖,在其他公益群寻求帮助,得到一些信息,可不是电话不通,就是表示无能为力。 把菜油送回去,告诉他别灰心,我会关注这方面的救助信息,相信会有机会的。 是不是真的有机会,心里根本没底,我们看到新闻里很多令人感动的救助故事,而现实中没能得到救助的,要比有幸得到救助的多得多。 根据安排爱心走访时,而求助人自己已离开人世,有时爱心走访不久,求助人就离开了人间,手机里的沟通或安慰的短信还在,对方却在另一个世界。 这样的境况,让我对生命的脆弱,人生的无常有了一种深刻的感悟,这种体会甚至会让内心产生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恐惧。 再战胜这种恐惧,也算是在公益路上又迈了一步。 善举,是发乎于内心的冲动,无需赞美,更不祈求回报,用平常心,做平常事,做公益对个人最大的意义就是充实了自己,有能力去关爱别人,说明内心还充满了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