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放假了,带上简单的行囊,当然也带上一份好心情,向西,一直向西,跨过神秘的怒江,穿过美丽富饶的潞江坝,在高黎贡山九弯十八拐中一路峰回路转,向心目中那个小县城--腾冲奔去,到达县城的时候,已是夕阳而下,暮色降临的黄昏了。
“小路过后就是大道”。宽敞平坦的大路中间,一尊雕塑吸引了我们眼球。雕塑是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头,在一块大石头上正写着什么?再仔细一看,大石头上写的是“极边第一城”。呵,“什么地方那么大的口气?”我问。“腾冲”,旁边的一位老兄说。他还介绍雕塑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而“极边第一城”据说是他对腾冲的评价。哦,连走过千山万水,游遍大江南北的徐老头都说这里是“极边第一城”,我倒要看看,于是背起行囊,理理额前的乱发,带着一身的旅尘,下车。但愿这座小城不会介意我这样一个在腊月里莽撞而入的异乡客,但愿在这里能找到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第二天清早,逛完早就耳闻的国殇墓园,草草吃过午饭的我,正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在小城里瞎转悠,“和顺、和顺,到和顺吗?”一辆有“和顺”字样的面的停到了我身边,司机看着我,“和顺,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司机提高了嗓门。昨晚看到的是“极边第一城”,今天又听到“中国第一魅力名镇”。真会忽悠,哪来那么多第一!犹豫片刻后,我还是上了车,不为别的,只因为我喜欢“和顺”俩字,再说大过年的到一个名叫“和顺”的地方走一遭,也图个吉利,谁让咱是中国人呢?
车出了城,下了一段坡之后,我被眼前的情景镇住了。山脚下是一排错落有致、白墙青瓦的村舍。山上树木葱笼、树丛上布满星星点点的白,南国哪来的白雪?定睛一看,原来是白羽茸茸的鹭鸶,它们或单或群、或飞或停,与周围的青山原野组成了绝美的景致。这难道就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我的心一下子不平静起来。
一座刻着“和顺顺和”的大石牌坊,是古镇迎客的大门。过了牌坊,又是几座大石牌坊,在一条穿镇而过的小河上,两道彩虹般的石拱桥,桥下鸭鹅嬉戏,百年柳树横卧在小河中。我庆幸自己无意之中邂逅了一座美丽的古镇。
从双虹桥边的“和顺图书馆”里出来的时候,我原本激动的心已经变得宁静,这份宁静正是往日在闹市里追寻的。有了这份宁静,我开始真正走进古镇、体验古镇……
文昌宫是古镇的中心,是600年古镇文化昌盛的标志。我看到了古法造纸的表演,和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当亲手用细细的竹帘从装满纸浆的大木缸里轻轻抄起,一张薄纸就做成了的时候,我不由得佩服我们老祖宗的聪明才智。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为世界文明做了多么大的贡献!这种2000多年前的古法造纸工艺在这极边小镇里还能看到,真是难得。用自己造的纸“涂鸦”,好歹也是古法造纸的作品,挂在闹市的办公室,或者会给浮躁的心灵一点安慰。
午后,在明媚阳光下,走在古镇青灰色的火山石路上,听当地老人们说,和顺人走路是有规矩的。村中的巷道,中间都有一条相对平坦的石条,这是给村中的老人和女人走的,男人们遇到老人和女人,都要主动让路。据说即使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只要顺着平坦石条走,就可以顺利的到家。于是铺路的石条就有了美妙的名字:灯芯石。
古镇里有8个宗祠,听说在离路边不远处的刘氏宗祠,在里面可以喝茶,口正渴,喝杯茶去。
进了刘氏宗祠我才明白原来里面还有更多好玩的呢!
宗祠里用当地龙潭山泉泡的普洱茶确实不错。我还亲自动手做了一回普洱茶呢!把晒青毛茶倒进一个特别的甑子里,蒸透以后,倒进一面有和顺字样,一面有自己姓氏的模子里面,挤压几分钟后,一饼属于我自己的普洱茶饼就出炉了。仔细端详这饼自己平生第一次压的普洱茶,自言自语地臭美了一番,自我感觉特好。
宗祠里的“姓氏牌”有点意思,一块缀着中国结的精致小木牌,一面刻着自己的姓氏,一面刻着这个姓氏的图腾,买一块挂在背囊上,别提多酷了。买一本属于我姓氏的书,看看祖上源自何地何时,出了些什么名人。对比之下,有了几分豪气,原来祖上有这么多大官名人,惭愧!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