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昌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传颂着“一门五忠烈”的动人故事。“五烈士”中的三人曾担任过中共都昌县委书记。
一
刘肩三是五烈士中的革命领路人。他的英名被收入《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6卷。
刘肩三,又名贤招,1892年12月5日出生于都昌汪墩后垅排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刘肩三少年有抱负,读书勤奋,个头不高而常以“身不满五尺,而心雄万丈”自勉,在江西省农专读书时,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成为江西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风暴之后,到都昌县立高级小学任教。组织农民反对横征暴敛,发动驱逐县知事运动,声名大振。
1926年4月,刘肩三同刘越等人一起在都昌县城外南山成立了都昌县第一个党小组。1928年刘肩三以米商身份离开都昌来到余干,并被任命为余干县委书记,组织恢复党组织。1929年加入红军,任红10军第19团政治委员。1930年10月,刘肩三按照方志敏的意见,创建都湖鄱彭根据地,任4县总指挥,兼任都昌县委书记。
1930年11月,红10军撤回老苏区。敌5师纠集4县地方武装,对都湖鄱彭根据地进行了疯狂围剿。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总指挥部不得不决定撤退上山。
11月14日被敌人围困,刘肩三当即率领战士与敌激战2个小时,我方伤亡惨重。16日,刘肩三终因弹绝在彭泽黄板桥被捕。敌人对刘肩三威逼利诱,刘肩三正气凛然,在被押往刑场路上,一路高唱《国际歌》,慷慨捐躯。
二
在刘肩三的带动下,刘家人舍生忘死投身革命。
刘述尧,又名东山,受三叔刘肩三影响加入共产党。1927年2月在南昌参加了江西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结识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革命意志更加坚定。1929年底至1930年初,代中共都昌县委书记。
1930年元月,奉上级之命,去中共赣东北特委领导下的赣东北革命委员会工作。为了夺取中心城市九江,中共赣东北特委在湖口县城山大屋沈家成立了赣东北革命委员会,刘述尧是实际的领导者。
4月21日晚,刘述尧在湖口王家舍村主持会议至深夜一点后,留宿在该村王某家中,谁知王某已叛变,引来了地方武装百余人,刘述尧等8人被捕。残暴的敌人当即将8名共产党员砍杀于村前的一块田地里。由于深夜光线不好,刘述尧当时并未被砍中要害。当敌人在摆宴庆功时,刘述尧苏醒过来,他不顾痛楚,竟然摸黑爬行了3个村庄,想通知其他同志躲避并揭露叛徒。当时,为了不牵连群众,他始终不肯躲避进群众的家中。在行刑处二三里远的沈村外的甘蔗窖里昏迷过去。第二天凌晨,敌人到刑场砍烈士的头颅去邀功,发现少了一具尸体,于是循血迹将刘述尧重新捕获。敌人残忍地割下了他的头颅,并用铁丝穿住双耳,带到都昌大港、徐埠等地示众。刘述尧牺牲时年仅28岁。
刘述舜同哥哥刘述尧一样,被敌人杀害时也是28岁。1931年初至1933年3月,担任中共都昌县委书记。1933年1月他在家乡汪墩后垅村被捕,同年3月牺牲。
刘贤扬烈士是刘肩三的二哥,因参加革命被国民党当局被捕入狱。1926年在家中死去,时年42岁。
刘西山烈士追随三叔刘肩三干革命,同刘肩三一起被捕,同天就义,年仅19岁。
三
先烈精神传,后人自奋进。烈士的后代继承先烈遗志,长大成人后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人成才,报效祖国。
刘肩三的儿子刘继忠躲过了敌人的“斩草除根”,在家人和乡亲的关怀下成长,曾任都昌大港区区长、民政科科长、县政协副主席,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去世。其长子刘同颜曾任都昌县常委、副县长,永修县县长,九江县委书记,九江市总工会主席等职;幼子刘金明,现任都昌县政协副主席。刘贤扬的儿子刘青山现退休在家,颐养天年。
刘述尧的儿子刘统金解放后在都昌县公安、检察等部门担任领导职务,曾任都昌县委常委、县人大副主任等职。
刘述舜的女儿刘凤菊当年经邵式平特批,入江西省烈士子女学校读书,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曾任广州市罐头厂、食品厂厂长,妇联副主任,1969年当选为中共“九大”代表,现居广州。
一门五忠烈,正气传千秋。红色火炬在一代代后人的手中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