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鄱阳湖宗教文化旅游链上的瑰宝
——都昌老爷庙景点开发的策划意见书
一、背景及意义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有很高知名度。因此,环鄱阳湖宗教文化游这一具有地缘和文化特色的省级旅游重大项目的确立,不仅符契我省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经济发展战略,而且顺应了旅游产业更新发展方向和游客的更高品位追求,不容置疑地展示出它的开发前景和市场潜力。
都昌县老爷庙位处鄱阳湖要冲,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多变的气候气象,源远流长的依存变迁,丰厚的历史人文内涵,颇高的国内外知名效应,使它成为环鄱阳湖宗教文化旅游链上最具开发潜力的景点。积极开发,努力打造老爷庙宗教文化游的金质品牌不仅是策应环鄱阳湖宗教文化游这一总体规划,而且是都昌县旅游产业在数、质两方面的重大突破,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不可低估。
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气候
老爷庙位于都昌县多宝乡(旧左蠡乡一部分)龙头山麓,面向星子,俯临鄱阳湖。这里的地理环境有三大特点:
一是沙多。除龙头山首为石灰岩所构成,其绵延数十里的山脊及周边地区都为厚厚的黄沙所复盖。据地质学家说,这是第四纪风力堆积而成。在庙前的鄱阳湖底亦是黄沙。卫星遥测庙南的鄱阳湖中还有一道沙梁横亘于湖底。这里可说是沙的世界,昼夜温差很大。
二是湖阔。老爷庙处于西鄱阳湖“瓶颈”的东岸。北为“宫亭湖”,南为“左蠡湖”。湖面南阔北窄。阔处宽15公里,窄处宽3公里。庙前即为主航道。依庙凭眺,湖水浩浩荡荡,波光帆影,气象万千。
三是风狂。由于沙山热胀冷缩,昼夜温差大,加上湖区西岸庐山耸峙,形成狭管效应,使此处成为全省少有的一个大风区,最大风力曾达到16级,风速达到每秒60米,几乎每3天就有一个大风日。大风来时,湖水翻滚,白浪滔天,势如奔马,声如震雷。
由于这样的特殊地理环境,使老爷庙湖区成了中外闻名的鄱阳湖“魔鬼三角区”,“中国的百慕大”。中央电视台为破解“魔鬼三角区”之谜,到此拍摄了专题片,播映之后,反响巨大,老爷庙也因老爷庙湖区的莫测自然气象知名度而大为提高。
三、老爷庙的得名及变迁
据《宋朝事实类苑》载:“张洎尝涉彭蠡湖,一夕,梦古衣冠候之,礼甚恭,且言居止在侧,他日愿为整葺。洎既寤,访于舟人,云‘湖畔有左蠡里祠’。至则神像如梦中所视。”张洎为五代南唐进士,可见在湖东左蠡早有古庙,至少有1200余年。清同治版《都昌县志》载有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本邑教谕熊元亮所撰《鼎建左蠡元将军庙记》中说“湖之险,左蠡为甚,其上旧有龙王庙,并祀元将军。”据此可知,所谓左蠡里祠者即古龙王庙,亦为老爷庙之原名。
相传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一日失利,被一老人驾小舟渡其脱险。回顾则为一巨鼋。当晚朱元璋宿于龙王庙内,并题诗于壁。乡民遂祀巨鼋为将军。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知县曾王孙“庀材鸠工,就祠塑像,新成庙三楹,高踞湖上,以彰将军之威。”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特旨赐鼋将军封号为:显应,并对庙宇进行了重修。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改称鼋将军为定江王,庙称为“定江王庙”。老百姓把王爷称为老爷,庙遂被俗呼为老爷庙,一直至今未变。
1938年,日寇将老爷庙炸毁。1946年,往来船户又集资按照清代光绪年间的规模进行了重修。1983年,都昌县人民政府再次进行了修缮,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老爷庙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9月,现任江西省道教协会常务理事、九江市道教协会副会长金理清主持老爷庙庙务,对老爷庙进行了一次大的修缮,一座占地600多平方米,道教气氛浓郁的庙宇雄踞在龙首山麓。
四、老爷庙的历史人文
关于老爷庙的传说很多,主要有以下四则。
传说一: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沈存中写有一篇《彭蠡小龙记》:“彭蠡小龙,显异至多,人人能道之,一事最著。熙宁中,王师南征,有军仗数十船,泛江而南,自离真州,即有一小蛇登船,船师识之,曰:‘此彭蠡小龙也,当是来护军仗耳’。主典者以洁器荐之,蛇伏其中,船乘便风,日棹数百里,绝无波涛之恐,不日至洞庭,蛇乃附一商人船,回南康。世传其封域止于洞庭,未尝逾洞庭而南也。有司以状闻,诏封神为顺济王,遣礼官林希致诏书,至其祠下,焚香毕,空中忽有一蛇坠祝肩上,祝曰:‘龙君至矣’。其重,一肩不能胜,徐下至几案间,首如龟,不类蛇首也。使者致语意曰:‘便人至此,斋三日然后致祭,王受天子命,不可以不斋戒。’蛇受命,经入银香奁中,蟠三日不动,祭之日,既酌酒,蛇乃于奁中引首吸之。俄出循案行,色如湿胭脂,烂然有光,穿一剪彩花过,其尾尚赤,其前已变黄矣,正如雌黄色。又过一花,复变为绿,如嫩草之色。少顷,行上屋梁,乘纸幡脚以行,轻若鸿毛,倏忽入帐中,遂不见。明日,使者还,蛇在船后送之,逾彭蠡而回。此龙尚游舟辑间,与常蛇无辨,但蛇行必蜿蜒,而此直行,江人常以此辨之。”在宋人江少虞撰的《宋朝事实类苑》一书中的《彭蠡龙君》条目下还有一则故事:冯校尉浩赴江西漕,过松门口,众传有小龙王者甚灵,冯之不信。俄顷,有小蛇出于船下,亦不为怪,续又渐有大蛇,亦不信。顷之,有蛇矫首见形,如水桶大,冯乃焚香祷之,蛇作去势,一引身,长数十丈,湖水为之两分,冯方惧焉,亦不为他害而去。
上述传说,为左蠡龙王庙中的龙王找到了原型。现在龙王庙仍在,与老爷庙一墙之隔。船舶来往庙前湖中,必定到庙中焚香燃放爆竹,杀鸡祭奠,与当年冯浩的做法一样。这就为老爷庙罩上了神的光环。
传说二:苏东坡之弟苏辙在北宋元佑年间过都昌问禅南山后,顺湖北去,晨泊彭蠡湖口(他是“暮发枭阳市”,木船一夜走60里,刚好到老爷庙前),遇大风雪,写下了当时湖区的景况:“杙舟未及深,飞沙忽狂走。晴空转车毂,渌水起冈阜。众帆落高张,断缆已不救。我舟旧如山,此日亦何有?……初疑邱山裂,复恐蛟蜃斗。鼓钟相轰豗 ,戈甲互磨叩。”诗人的笔下把冬季老爷庙前湖区的大风描绘得惊心动魄。这是“魔鬼三角”的真实写照。
传说三: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一日失利,被一巨鼋相救。他夜宿龙王庙,在壁间题诗。后在庙的北侧筑点将台,调兵遣将,终于打败了陈友谅。朱元璋便在庙的左下方石壁间用剑刻出“水面天心”四字。当时,朱元璋的军师刘基曾诗吟道:“山头出云山下雨,扬澜左蠡何时平。”至今,“点将台”和“水面天心”石刻遗迹尚存。
传说四:老爷庙湖区沉船特别多,船舶过此犹如过“鬼门关”。风静浪平、云影波光的湖区说翻脸就立刻翻脸,狂风怒吼,浪涛汹涌,成为一个诡异的“魔鬼湖”。据说1945年4月16日,侵华日军一艘2000多吨的“神户号”运输船,装满掠夺来的金银财宝和中华文物行驶到这里突然沉没。驻九江的日海军派出了技术精湛的潜水员前来打捞。数名潜水员下水后,只有一人生还,面色苍白,当时吓得说不出话来。事后说,只见湖底一道白光横扫过来,他便什么都不知道地浮了上来。当地的乡民们说,这是“老爷对日本鬼子的惩罚,老爷放一个人回去带信:‘中国人是不好欺负的!’”
五、老爷庙的现状及开发构想
老爷庙庙基以花岗石条堆砌7米高,右侧旧有石阶曲折而上。庙区总面积为600多平方米。分主庙、龙王庙、同仁堂(即会所)、大小客厅、厨房6大部分。主庙面积为300多平方米,高9米,面宽14.2米,进深26.8米,系穿斗与架梁式混合结构,共有52个立柱。主庙内由上中下3部分组成,上部为正殿,中部为游楼,下部为万年台(戏台),庙内门窗梁坊雕刻花纹并涂以丹漆。殿内有“定江王”塑像,庙的两侧墙壁嵌有石碑2块,右为“鼎建左蠡元将军庙记”,左为“加封显应元将军庙记”。正殿前有花岗石立柱,上阴刻对联,上联是“数百年庙貌重修偏颂吾王功德”,下联为“九万里威灵丕显顿平蠡水风波。”1983年重修庙宇时,在庙下层正对庙门处塑一巨鼋,上驼一约三米长石碑,上书“显应元将军”七字。金理清道长来后,对老爷庙大加修葺。在主庙大门前建造数十级阶梯,临近湖面数米处树立起一座气势恢宏的牌楼,两旁各有一只威猛石狮。庙之左侧垒
造起一道有雉堞的围墙。从湖面远望,庙宇依山掛势,气势雄伟壮观。
按照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提出的开展环鄱阳湖宗教文化游的构想。老爷庙无论从其所在地理环境,历史变迁,故事传说,人文遗迹,都是一个重要的景观所在。通过实地勘查和调研,我们认为老爷庙的现状还无法适应大规模宗教文化游的开展,必须重新规划设计,改造扩建。
1、重新定位。老爷庙自古以来无疑是一座神庙。金理清道长到此主持庙务以后,道庙的氛围愈来愈浓。我们认为要开展宗教文化游,必需将该庙定位为道庙,定位为鄱阳湖环湖庙宇中的一座重要道场。但是为了延续历史,保持此庙千余年来的传统文化内涵。决不能降低甚至抹去历久经传的神庙色彩。因此,神与道的有机结合将会更加增添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力地推进宗教文化游的开展。
2、重新规划。一是在庙的东侧,建造一座富有道教意蕴的富丽精致的养生堂。堂为三层,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内有道教书画厅、道教音乐厅、道教经堂、道家茶室、道教练功厅等。以此为基地,开展道家文化节、音乐节、茶道和练习武当拳、太极拳等。二是重修龙王庙、点将台、插剑池等古建筑和古遗迹,并竖置朱元璋塑像。在龙王庙内布置“朱陈鄱阳湖大战”展和“彭蠡小龙”的传说展。三是建造一栋“斋舍”,烹制精美的道家饮食和药膳,让游客既能品尝道家饮食文化,又得养生健身之功。四是建造滑沙、浴沙和游泳场,并与相隔里许的“骑士山荘”相联合(甚至可以收购归庙里经营),让游客至此,可骑马、游泳、滑沙和浴沙,寓身心健康于兴趣盎然之游乐。五是在主庙牌楼前择地竖立一自然形状巨石,上刻中国“百慕大”建造一座向湖中伸延的码头,码头中间竖立起一座老子骑青牛的塑像,为各地而来的游艇提供港口。
六、困难与对策
实现上述计划,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两条:土地和资金。
土地。老爷庙旁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建立的都昌县矽砂矿。从陆路进入老爷庙,必须穿过厂区。老爷庙被厂房和职工宿舍所包围,已没有扩建余地。
资金。实现上述计划,据初步概算,最少需要500万元的前期投入。但目前庙内无此财力,县财政也没有力量拨付和投入。
所以,土地和资金是扩建老爷庙旅游点的两大瓶颈。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一是将县矽砂矿搬迁,腾出空间,开展老爷庙的宗教文化游。如果暂时办不到,可先将紧邻庙宇的职工宿舍所占用的土地划归给老爷庙。矽砂矿的职工宿舍因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建筑,现已陈旧不堪,多数属于危房;再加上厂里大多数职工已下岗,宿舍基本上处于空闲状态。折除它们经济损失和其它影响不大。只要得到县人民政府批准即可实施。
二是资金解决途径:一是争取省、市、县支持拨付一部分;二是给予政策,增强观庙自养自筹能力。近年来,金理清道长每年在庙宇修缮方面庙中都投入了数万元。只要各级政府支持,他将继续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自筹资金,来完善老爷庙的规划建设。达到开放规模和功能后,拟将适当比例反哺观庙的维修发展、形成观庙促旅游,旅游辅观庙的良性循环格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30 22:07:3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