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说的是如何用理性的文字呼唤失落的人性。经常听身边周围的人们在一起议论说,如今世风是如何的不古了,人心又是如何的阴险奸恶了,现今的子女是何等的不孝了,现代的社会浮躁,人性己彻底被铜臭腐蚀掉了,被抛弃了等等的话题。于是,这些茶余饭后人们讨论的观点引发了我极大的兴趣,但同时也引起了我冗长的思考。因此,我便寻着这感觉一路追寻下去,苦苦寻找答案。
那么有人要问,明然老兄,你的答案是什么?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性到底是如何的被遗弃而失落的呢?你又是怎样的去找回失落的人性呢?下面我就谈淡个人的粗浅认识。
其一:随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物质世界丰盈充沛,过去那种计划分配的模式己成为了收藏,展览的记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受一波又一波打工潮的冲击,过去的那种人类随意而居,自然散落的状态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村里的古树、古屋、古石头都伴随着现代化的脚步迁徙到了城市,以前的那种“乡关何处”的观念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在的人们择地而居,追求一种时尚的生活,以往的恋乡情结没有了。因此,人心便从此失去了依托,就象浮萍没有了根基,从而变得飘忽不宁了。正因如此,这才导致了当代人的人心浮躁了。又因为社会是人心的有机集合,所以社会便变得浅显和浮躁起来了。
其二:随着现代社会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了许多,容不得你慢下来细细的思索,而被裹挟而去。就说居民楼里的住户吧,即便是两对门的邻居都很少有碰面的时候,甚至相互都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了。每天只听见开门、关门的碰撞声,“呯”的一声过后便一切归于了平静。难道人们就真的有那么忙么?忙得连一声最最简单的问候都吝啬么?一波一波的打工潮撩动了人们的激情,迷彩绚丽的现代生活蒙敝了人们的视线。闪闪霓虹放纵了人们久己抑压的身心,他们尤如脱缰的野马,没有了羁绊,在现代化的大潮中追波逐浪。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已是摆在了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三:就是关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了。现代文化的日新月异,让人们无法回头去咀嚼传统文化的内涵。现代文化严丝合缝地覆盖了传统文化,遮盖了传统文化启迪人们智慧的璀灿光芒。关于传统文化中的:“孝悌忠信礼义恬耻” 这八个字是很少有人去考究的了,以至于很多的八0后生人都不知这八个字是何所指了。所以也就更没有人去站在人性的角度思考一些问题,这才导致了人性的旁落和被遗弃。
有这么一个故事:去年年底的一天,我赴了一位朋友的约请宴会。席间,有位先生突然的讲了这么一句话,他说,某某老者昨天死了。搞得满桌的人满头雾水,弄不清是啥意思。我当时也是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那位老者尚还健在,只是客居在洪城,已是近八十岁的高龄了。同时,我也知道我的这位朋友和老者之间存有一些个见上的芥蒂,却不曾想到他会用忌讳的言语来毁损对方。我当时便说了一句,朋友,你注意嘴上留德哟。这年跟岁末的日子何苦咒人家呢?没成想那位朋友却雷霆震怒,拍桌而起,说我不该说他,这是在跟他上纲上线。说自己是多么的有德,说某某老者死了,只是想和大家幽默一下。我只得很遗撼的说:这是哪里来的幽黙法呢?
其实在这里我要告诉那位朋友,你是一位作家,就要懂得包容,要懂得参悟。如果你连一位八十岁的老人都包容不了,还能包容什么呢?更别说要你去尊敬他了,你觉得你还是一个作家么?因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起码老者是你的长者,尊老你总是应该的。如果连这起码的道德操守你都守不住,那你还成其为一个作家吗?哪怕你与他的个见不同,意识不同,但允许求同存异嘛。所以我要你嘴上留德。
从以上的故事来看,这就是人性旁落的见证。
其四:如何用理性的文字呼唤失落的人性,如何重拾它。
我们知道,翻开“三字经”, 首先闯入眼帘的是“人之初,性本善” 六个字。那么所谓的人性之义解即是善了。人要大善,就要远离浮躁,净化心灵。在襁褓中,在宫堡里,人心是最最赤白的了。但是在繁华的现代社会里,人心要达到在宫堡里样的赤白,这是不可能的事!
那么,我们要采取哪些手段来达到此目的呢?于是,我找到了三个点:
第一,是对故乡的怀念。只有故乡才会是净化身心的好地方。相对于整个生命的全部来说,故乡就是宫堡。疲累了的人们,迷失了的人们,受伤了的人们,只有回到了故乡,才能找到疗伤的最好药方,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驱除疲累不迷航。因此,我们要多写一些有关乡情的文字来触发人们对故乡的向往,用乡情来填补心灵那缺失的一角。
第二,便是对好人的颂唱。我们不要求人人都去做英雄,做勇士,做榜样。但只要做个所谓的好人就行了。好人不是绝对的,每个人都有高尚和卑劣的一面,只是要看你在人前表露的是高尚多些还是卑劣多些了。如果高尚的一面表露得多,你就是个好人,假如卑劣的一面表露得多,那你就不是个好人。因此,我们要大力的去挖掘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并用心把它记下来行成文字,让人们来解读它,颂扬它,以弘扬生活中的正气。
第三,用真情书写生活,揭示生活。书写的文字并不需要华美的外表,文章也不要去刻意雕琢,只要朴实、淳厚、清纯就行。这样的文字便会让人觉得亲近易接受,于淡然中追求理性的思考,揭示生活的道理。于潜移黙化处陶冶人们的心灵,沐浴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返璞归真,从而激扬人们与生俱来的善良之天性,达到收拾人性,拯救人性,抚慰人性的目的。
多年以来,我一贯就是这么做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也必将长期这么做下去。就拿我的两部拙作来说吧,《心路弯弯》就是站在人性的角度,认真的审视自己,用生活中的平常事阐说生活中的简单道理。《蠡水深处》则完全是一部情感返乡手记,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回到故乡,用故乡的水洗涤由于飘零在外而沾染的浮躁之气,从而达到净化躁动的灵魂的目的。使人们保持一种祥和平静的心态,从而达到重拾人性的善良之目的。
另外,我认为现代的人们是书读得太多太滥了。这样文学那样文学多如牛毛,让人数也数不过来。广告文学,玄幻文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因此,我只主张人们首先要去读懂六个字,哪六个字呢?这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 这六个字。如果读熟读透了这六个字,你就走入了人生的另一重境界。
以上的这些仅是个人的一丝管见,与朋友们共勉。谢谢大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9 18:45:1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