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卖九
江西都昌县人氏,1938年9月出生于景德镇,第5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被称为“当代青花大王”,其青花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三件,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一件,“半刀泥”雕刻壁灯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好一个清幽的所在!”
来到黄卖九的工作室门前,不禁暗自感叹。在景德镇被称为“古窑”的陶瓷历史博物馆后山,沿着小路一直向里,能见到的除了参差错落的树木便是这个小院,院墙已经斑驳脱落,仿佛关不住院内的葱茏绿树。叩响木门上的门环后,一身白衣、留着长须、穿着黑布鞋的老者应声打开了门。恍惚间,我以为自己走错了年代。
“这是我的工作服,快进来,快进来。”见来人发愣,老者笑道,爽朗的声音将我拉回现实。进院子迎面而来的却是一个瓷器手工作坊,木架上散乱地摆着些瓷坯,右转进屋才是黄卖九画瓷的所在,一个硕大的条案上铺着宣纸,笔墨就在一旁,看来是正画着画就出来迎我了。
黄卖九的性格并不像他外表那样超脱飘逸,见到这个个性十足的老头,让我费足了劲。
他一直推脱我的到访,直到找到他女儿说服他。第一次见黄卖九,比起陶瓷,他仿佛更愿意谈论自己,谈论自己从幼年到老迈的人生。也许,黄卖九的青花与他的人生、他的个性是缠绕不清的。
青花,是一份朴素而深沉的情感
“我从事过多年的釉上彩,绘画过大量粉彩、新彩,‘半刀泥’也小有名气,带着依恋下决心搞青花,一头扎进青花就再也没有出来。”
没有亲眼见过好的青花,是难以想象一个普通人对青花的感情。冲淡、静谧、沉醉……我找不到一个确切的词来形容青花,黄卖九说他也找不到。
黄卖九并不是一开始就爱青花,正如流传在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卖九先生三绝技,新彩青花半刀泥”所说,黄卖九能画釉上彩,也能画釉下彩,薄胎刻瓷更是一绝。
1960年,22岁的黄卖九开始了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为期一年的深造。对于连小学都没毕业、在陶瓷行当里当学徒工出身的黄卖九,这是个难得的机缘。 “什么是艺术,什么才叫美,丰富美,单纯同样美,华丽美,朴素同样美,似美,不似同样美,似与不似之间更美。”从那时起,他的视野渐渐开阔起来,他越来越爱王步先生的作品。黄卖九说,从这时起,青花,这永不凋谢的蓝就一直深埋在他心底。
自元代始创青花,景德镇的制瓷就开始改变,人们不再追求青白瓷“如冰似玉”的效果,转而注重瓷器的绘画装饰,花卉、缠枝、折枝、龙纹、云纹、山水、人物、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都成为青花图案的题材。上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的“青花大王”王步首创借鉴中国水墨画技法创作青花,以青花料为墨,大胆采用洒注青花料色的分水方法,做到“料分五色”,以达到“墨分五色”的效果。
送黄卖九去深造的是一家在西藏刚刚创立的国营瓷厂,作为江西支援西藏建设工作组招募的画工,他在这家瓷厂里度过了3年的时光。黄卖九至今记得来到西藏的时间,1959年5月20日,新婚的他,带着同是画工的妻子一起坐上了解放牌大货车,一路走了8天。“一路经过敦煌、大小唐古拉山,处处是悬崖、高山,真正感觉到人类太渺小了,真正了解‘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含义。”人们无法了解在西藏的生活带给黄卖九的心灵究竟是怎样的震撼,但当这个老头子难得用诗一般的语言说,“太阳下山就是一片火海,能看到成千上万的牦牛群、藏羚羊,一进拉萨全城都是檀香味,那种壮观的景象可惜没有条件写生作画,甚至我们俩连张留影都没有,本来是去当画工,可人手少,从采矿、粉碎矿石、建窑都是自己干……”我只有安静地倾听。
以后的时间,由于工作的繁忙,黄卖九就似乎没有太多的时间进一步体验他对美的感受,对艺术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