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80阅读
  • 17回复

【咸济酒话1】感触浮梁古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319
积分
43977
贡献值
177
都币
3
在线时长: 13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3
我的老家
狮山乡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2-06
感触浮梁古衙
            
                           李志强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一千九百多年前,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把“浔阳”与“浮梁”相连在一首《琵琶行》的诗中。新年伊始,把自己当作浔阳人的我,带着自小诗人给我脑中留下的印记,走进了浮梁。


      走进了浮梁,当然就得去看看浮梁古衙。

      据考,衙门的“衙”是由“牙”字讹变而来的。古代官署的大门两边都树有旗帜,旗帜的边沿都绘织成牙状,以后官署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牙门”,大概是觉得谓之不雅,后“牙门”又变成“衙门”。我站在古衙门口,虽不见猎猎牙旗,仅从高大而厚实的院墙,就赫然地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威严与肃穆。

      平了一平心跳,我缓步进了大门。一下子,我像掉入了时空隧道,全身上下左右瞬间被古代官衙气息所包裹。这是一个保存得极其完整的五品县级官署衙门。衙门整体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在东、中、西三条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排列,每座建筑台基高一步至三步,结构严谨有序;整个衙署没有浓漆重彩,梁柱斗拱只见素净的雕刻,砖瓦也一律为青黛色,因此显出庄重的气势。衙门从进大门起,一层又一层,一院又一院,因深邃而森严,越往里走,越觉得自个的身子在往里缩紧……此时,对“天下衙门深似海”我有了切身的体会。

      终于,来到了县衙的大堂。大堂的陈设倒没什么特别,案台、惊堂木、亲民堂匾,诸如此类的我堂开间为多。大堂是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和迎接圣旨的地方,开间数量体现着衙署的等级,一般是,县衙厅堂为三间,知府为五间,督抚为七间,皇宫大殿数量至最,为九开间五进深(即谓九五之尊)。而浮梁县衙大堂竟然有五开间!——原来,过去的浮梁县,曾下辖与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齐名的四大名镇之一的“江南雄镇”景德镇,加上浮梁曾是全国的产茶中心,南宋朱笠在《猗觉寮杂记》中就说到:“是唐之茶商,多在浮梁也。”因此,浮梁的县令虽然只为一县之长,行政级别却与知府相齐,有五品之高。

      大堂的游客虽多,但很肃静,俩小孩嘻嘻地爬上案台后的坐椅,伸手去拿惊堂木,大人们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住了。不知怎的,对在如此环境下坐堂的县老爷,大家有一种信任感、敬重感,这感觉可能来自于衙门里形成的氛围,而氛围一定与一路走来看过的对联有关。你看——“治浮梁,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而且,我想,这个氛围营造的道德力量,确实很能让一个县令有使命感责任心,做一个好官。

      看完了大堂,二堂与三堂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脑子竟没落下任何印象,原因是我一直在回想着刚才见过的两则资料。一则:“官不修衙,客不修店” 已成了古代地方官的共识,因为修衙门就有以公费为自己营造安乐窝的嫌疑,故,浮梁古衙虽有规模的气派,却没有光彩的豪华。二则:“千里去为官”是古代在任用官员时,为了避免官员亲友邻里的请托徇情制定的一项回避制度,自唐代开元元年至清代宣统时代,在浮梁任职的309位县令中,竟没有一个是江西本省人。

      在古人的世界里转了一个圈我又站在古衙的门口的思想并没有完全抽出来, 一会儿古代, 一会儿现在, 我想着相比古人现人的进步, 想着相比古人现人的缺陷与失落……




[ 此帖被咸济在2014-09-25 08:39重新编辑 ]
冰点还原精灵官方网站
 
发帖
*
积分
*
贡献值
*
都币
*
在线时长: 小时
注册时间: *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0-04-01
以下是引用咸济在2007-12-7 11:41:00的发言:

治浮梁,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发帖
466
积分
5056
贡献值
28
都币
0
在线时长: 9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5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8-10-18
官不修衙我想只是假象,但喜欢你的这篇优美游记。文笔很美!!!
发帖
894
积分
34350
贡献值
15
都币
0
在线时长: 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9-30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8-01-01
以下是引用洛神在2007-12-19 20:37:55的发言:

浮梁,这也曾是我儿时的乐土。自小因浮梁是我奶奶的故乡,跟随叔父去过多次。

在那有一段美好的童年,忆起浮梁,掐指一算,竟然有十四年没有再去。

若今年能达成心愿,去看看小时住过的地方,看看疼过我的隔壁老奶奶,顺便去寻找一下楼主所说的

浮梁古衙。

我也想去,还有同行的么?


发帖
1319
积分
43977
贡献值
177
都币
3
在线时长: 13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3
我的老家
狮山乡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7-12-28

按俺屋里话,你烧成我也认得丨

哈哈──

发帖
3
积分
115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28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7-12-28
你知道我是谁吗?呵呵
发帖
3
积分
115
贡献值
0
都币
0
在线时长: 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28
我的老家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7-12-28

你写了不少东西哦!

发帖
592
积分
5426
贡献值
2
都币
0
在线时长: 30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20
我的老家
狮山乡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7-12-19

浮梁,这也曾是我儿时的乐土。自小因浮梁是奶奶的故乡,跟随叔父去过多次。

在那有一段美好的童年,忆起浮梁,掐指一算,竟然有十四年没有再去。

若今年能达成心愿,去看看小时住过的地方,看看疼过我的隔壁老奶奶,顺便去寻找一下楼主所说的

浮梁古衙。


发帖
1319
积分
43977
贡献值
177
都币
3
在线时长: 132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03
我的老家
狮山乡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7-12-18
的确

发帖
10651
积分
3701
贡献值
-3
都币
0
在线时长: 6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4-19
我的老家
县城(都昌镇)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12-18
不客气,,觉得文有如些气息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8 14:28:48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